十三皇子表情悲伤又严肃,正德帝疑惑又惊奇,大太监的目光,就没离开过武贤,武贤低头不语,静静地等着。
是时候来个苦情戏了,武贤暗暗为十三皇子捏着数,三、二、一。
“父皇,从小鲲硕就以八哥为楷模,想效仿八哥的敦厚、仁德,能与人为善,能够左右逢源,能够在朝堂上,领袖百官,为父皇效力。
在儿臣心中,八哥一直是父皇最优秀的儿子,一直是众兄弟中最出色的一个,儿臣若能及八哥之万一,也心满意足。”
十三皇子说得情真意切,说得诚恳谦虚,说得正德帝心中阴霾渐散,说得武贤都信以为真,说得他自己……
有点儿恶心。
八皇子到底是什么样人,没人知道,因为他太圆滑,每个人看到的八皇子都只是他的一张面具,各不相同的面具。
真正的八皇子到底是领袖百官,还是玩弄权术,谁也说不清,可是十三皇子再恶心,也要这么说,这样在正德帝眼中,他就是个敦厚简单的孩子。
果然,看到正德帝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十三皇子心中暗喜,武贤又再替他计数。
现在该来个恨铁不成钢了。
“可是,没想到八哥竟然被人蒙蔽,失察于英氏的狼子野心,沦为英氏爪牙,儿臣惊恐之余,也为八哥惋惜。
但是,八哥仍然是个敢作敢当的好皇子,没有因为自己只是一时失误,而向父皇苦苦哀求,而是慷慨入狱,反躬自省。
若当初他能再小心一点,也不至于如此,可是父皇,八哥只是急功近利而已,他也只是想为我大郑的江山社稷着想啊!”
这就叫以退为进,十三皇子自己都觉得,八皇子真的只是一时疏忽,然而,重要的是什么?
重要的是,他急功近利,即便再多的理由,也掩盖不了这个事实,这个武贤亲自为八皇子杜撰出来的事实。
正德帝面色又见深沉,心中不断琢磨着十三皇子的话,急功近利,急的是什么?近的又是什么?
正德帝老了,八皇子也快三十岁了,在大郑皇族来说,三十岁是个坎,早早退出皇位争夺战的,都大多已经封王封侯,出宫开府了。
其他的要么是太过不济,要么就是各种缺陷,还有英年早逝的,还有马革裹尸的,剩下还没封王封侯的,都留在宫中等候。
等什么?只等当朝天子的一纸诏书,立储的诏书。
八皇子和十三皇子不一样,八皇子一直都是众人眼中皇位的合格继承人,犹如众星捧月般,无论大臣还是兄弟,都围绕在他身边。
而十三皇子,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也从不结党营私,更从不做出头之鸟,八皇子甚至都没正眼看过他,更别说将他当做假想敌。
然而,这次英吉利亚和福寿膏之事中,十三皇子动了,从八皇子的种种信息渠道得到的消息看来,十三皇子竟然隐隐可以搅动半个朝廷的力量。
这太让八皇子吃惊了,平日里,被几个兄弟恭维,被手下大臣奉承,他已经快要将自己当做储君来看了。
然而,十三皇子的异军突起,让他恐慌了,所以,他找到了一个人,正是这个人,让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这个人叫武臣!
没错,武臣收了英吉利亚的好处,还得到了英吉利亚的承诺,他不遗余力地为福寿膏能够打入大郑统治阶级而努力着。
其他皇子人微言轻,十三皇子又正直不阿,这时候八皇子递过来的橄榄枝,让他意外,也让他迅速成为八皇子的拥趸。
八皇子就是冲着正德帝对武臣的宠信去的,两下的一拍即合,让他欣喜,初步结成同盟,也让他不得不给武臣点儿意思。
什么意思?信任的意思,所以武臣提起福寿膏之事的时候,八皇子毫不犹豫低点头应允了。
当八皇子正式接触到汤玛士之后,福寿膏背后潜藏的巨大利益空间,让他心动,夺嫡啊,那需要多少付出?
福寿膏,不正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可靠的经济来源吗?
于是,才有了八皇子铤而走险,向正德帝推荐福寿膏的一幕,不过,八皇子是真的不知道福寿膏就是鸦片,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幸福来得有多快,失败来得只可能更猛烈,八皇子很快栽倒了,栽在自己急功近利的心态下。
十三皇子也说对了,同时也暗暗告诫自己,这是前车之鉴,一定要引以为戒,所以,他采纳了武贤的建议,因为他觉得武贤看的比自己通透。
无论是情真意切的苦情计,还是义正言辞的以退为进,都已经应验,现在该来个顺水推舟的陈情表了。
武贤闭上了眼睛,静静低默数着,三、二、一。
“父皇,儿臣愿意以皇族之血脉,为八哥担保,他绝对是一时失手而已,如果这次父皇示之以恩,将来八哥一定会倍加尽心为朝廷办事,报答父皇的恩赦。
方今天下太平,但是正如武贤兄弟所说,英吉利亚狼子野心,不可能无备而来,若湖广闽赣任何一处真的查知某些异样,那朝廷就正是用人之际。
八哥身为父皇最优秀的儿子,朝中多少文武官员,都依他的马首是瞻,如果八哥之事,处置失当,儿臣恐……”
十三皇子没有说下去,继续说下去,无异于说八皇子已经把持了朝政,这就是推八皇子入地狱了。
果然,正德帝立刻眉毛竖起,皱着眉头问道:“你说什么?再说一次!”
十三皇子惶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