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薛俊反对道:“依朝廷惯例,俘虏四夷酋长,当押送长安献俘,显示我大唐国威,借此震慑四夷。”
“带回长安献俘,往往罪而不杀,仅是囚禁于宅院罢了,还要朝廷养着,岂不太便宜了金法敏?”
“要震慑四夷,把金法敏脑袋砍了带回长安让四夷使者观赏,比带回个活人回去岂不更好?”
……
众人就对金法敏的处置直接在大殿中争论起来,是杀还是押回长安献俘,双方各持己见,各有各的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赞同杀掉金法敏的人占了大半,谁叫大殿之中参与议事的人武将占了大半呢。
半年多的征战岁月,不算降军,李煜带来的六万多兵马伤亡好几千人,诺没有降军当炮灰,估计早以伤亡过万了,一众将领诺不想杀掉金法敏才怪了。
李煜安静的坐在王座上,听着众人争论。虽心中早有定计,但只要事情不紧急,总是喜欢听听大家的意见,反正最后拿决定的是自己。找机会让臣子们多在自己面前表现表现,更利于自己了解他们的政治倾向、个人性格,从而把握住他们的心理,以便往后知人善用。
至于薛俊的提议,李煜直接无视,不说战死的将士都是自己未来倚靠的力量,光是这场战争的花费就让李煜要将金法敏杀之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