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李世民巡幸怀州,这怀州所辖差不多就是后世的焦作一带,这里有几个地方风光是极其漂亮的,像青天河,神农山,覆釜山也就是后世的云台山等.
青天河流域有北魏摩崖石刻以及官道,神农山是西晋女道士魏华存修道四十二年的地方,被称为“四大天书”之一的《黄庭经》也是在这里写就的.
覆釜山在不少神话传说中被称为盘古山、女娲山、五行山,不成器的阿斗刘禅乐不思蜀的死后被也是被埋葬于此.
这三个地方全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峡谷,泉水,瀑布各式奇观应有尽有.
可惜的是李世民巡幸这里选在了十一月,风光虽然依然秀丽,尤其是下了一场雪,但雪景再美毕竟不如郁郁葱葱的春夏美景那般迷人.
李世民估计也觉得冬天没什么好玩的,所以巡幸怀州也就很短的几天,月底就返回了洛阳宫.
天冷了,洛阳救灾工作也基本告一段落了,损毁的民房该修补的修补了,缺粮食的该救济的救济了,而且天一冷下来,本就受到控制的疫病更是没多少了.
于是遭灾的百姓陆陆续续的都从明德宫,玄圃园等安置地返回了自己家.
人不能总活在悲伤之中,人总是健忘的,时间是抚慰伤痕最好的良药,等等等,反正一句话,虽然洛阳溢水淹死了七八千,病死了好几万,可几个月后的正月初一过新年,大家都把悲伤抛到了脑后,笑的开开心心的过了一个高兴的春节.
皇帝也是,新年过的很开心,尤其是不在朝中,少了一多半朝臣,惹他不开心的人都少多了.
只是开心了没多久,文官们就又开始给自己这个团体谋求福利了.
文官们总是这样,种种诉求多的要命.
这不嘛,上元节正月十五大好的日子,前两年因为泄露禁中密语被贬为同州刺史,一年后重新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的王珪消停了每两年,这次就又上书给皇帝要求提升政治待遇了.
他上奏称:“三品以上官员遇见亲王都要下车舆站立路旁,这不符合礼仪。”
李世民很不高兴,说:“你们随便自我尊贵,见到皇子不想行礼,这是在轻视我儿子。”
王珪这是给文官们谋求政治待遇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三品以上可以位列卿相的人,自然很得文官们的支持,于是魏征就出来给王珪进行助攻了.
特进魏徵说:“亲王们地位并列于三公,如今三品以上大臣均是九卿、八座,为亲王们下轿行礼,实在是不合适。”
老魏这话就有些强词夺理了,是,没错,按照大唐官员品级算,从三品的就是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这八卿,太常卿更高一点是正三品.
要按古礼古制算,的确三品就是九卿了,可大唐的三公也就是司马司徒或者太师,太傅,太保,不管按周礼还是礼记里的三公定义来算,三公都是正一品的存在.
这三公和九卿可是差了数个级别的,怎么能相提并论.再一个,大唐的三公虽有设立,但却没有人获封的,能获封的也就是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三个罢了,而这三个可不是三公,它们比三公还要差一个级别的.三公对的是皇帝,而太子太傅等三个对的却是太子,不能一起论的.
所以拿古礼的亲王并列于三公来套在现在用,完全就是强词夺理.
亲王论品级都是正一品的存在,而朝中不管是郡王还是国公都是从一品的存在,第一个级别,你凭什么要亲王和你臣子平等相待.
要说王珪,魏征他们不懂这个那傻子都不信,但他们却如此上奏了,不外乎是文官们不想再继续被亲王们压着,哪怕亲王们也就是能在身份上压他们一头,让他们先行礼,文官们也是不愿意的.
想提升自己的话语权,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政治待遇,这就像后世的官场一样,哪怕还没升到处级,但能享受处级待遇也是一大进步,有了这个待遇,再想上一步到处级那就容易多了,起码很多时候轮着排也该轮到的.
所以王珪提建议,魏征帮腔,为的就是让自己先享受和亲王们平等的政治待遇,起码见面的时候不能给亲王们行礼.
因为要是大臣见了亲王要行礼的话,那在面对亲王的时候,说话腰杆都不硬,可要是大家是平等的地位,那面对亲王起了冲突的时候就可以不落下风义正言辞的呵斥应对.
李世民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连这点特权面子都没有,因为臣子就是臣子,你作臣子的怎么能和天潢贵胄的亲王平起平坐,那不显得我儿子太没面子没身份了吗?
李世民淡然的看了王珪和魏征一眼说道:“说:“人的生命长短难以预料,万一太子遇到不幸早亡,谁能知道哪个皇帝他日不会做为你们的君主?怎么能轻视他们呢?”
魏征回答:“自周代以来,都是子孙相承,不立兄弟即位,这是为了杜绝庶子觊觎皇位,堵塞祸乱的根源,此是治国者应当深以为戒的。”
前边王珪,魏征一起怼皇帝的时候,武元庆钻在后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吃着欢乐,反正他们争得是政治待遇和武元庆没关系,而且武元庆别说见了李泰,李治他们了,就见了李承乾都从没下去侍立一旁的.再说今天可是正月十五,皇帝赐宴吃喝才是正事管那么多干嘛.
本来觉得和自己没关系的,可听到皇帝和魏征最后一句对话后,武元庆觉得有些话如鲠在喉不说难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