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地图,林雷查案的效率就会成倍增长。
……
三天之后。
东方大学对面某停车场。
一辆白色的福特翼虎车驶入了停车场,约摸三分钟之后,从停车场走出来了两个人。
林雷和陆芸。
林雷给古力和李小安布置了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那就是把卷宗“电子化”。
说白了,也就是把那些卷宗全部录入电脑,可以随便查询。
要知道在九十年代,卷宗百分之百都是手写的纸质文档,要把这个案子全部信息化,真真是一件巨大的工程。
古力和李小安两人肯定是不行的,他们只是前往东方市公安局,协助王警官而已。
主要干这件事的,还是东方市公安局。
王警官抽调了十二名民警,日以继夜地做着这项工作。
林雷并不是没事找事,而是希望以后在破案工程中,能够迅速打开突破口。
比如查到每个地方,某个人,要调取他当年的询问笔录和当年的信息,需要在大量卷宗里面查找。
但是电子文档“检索”的功能很强大,可以瞬间找到需要的内容,这是纸质文档比不了的。
林雷带着陆芸穿过了马路,来到了东方大学学校门口。
在学校门口,站在一位六十多岁,白发苍苍的老者。
老者穿着一身中山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是,这老者摇杆笔直,真真是达到“站如松”的标准了,让人一看,就生出一种莫名的畏惧感。
林雷快步走到老者跟前,礼貌地说道:“王科长,让您久等了。”
老者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王警官口中的“林警司”,竟然是这么一个年轻人——原本他以为林雷至少也是四五十岁的老警察……
“你……你就是林警司?”王科长有些迟疑,结结巴巴地问了一句。
林雷微微一笑,点头说道:“我就是林雷。”
王科长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很快就稳住了心神。
原来,王科长是案发当年东方大学保卫科的科长,对于东大碎尸案的整个调查过程知之甚详。
王科长已经退休了,他是部队专业之后进入东方大学保卫科的,他曾经参加过越战,还立过三等功——这也是那个年代很常见的进入编制的途径,不必赘述。
“林警司,咱们去什么地方聊呢?咖啡馆?”王科长努力地转变着自己的角色,在他看来,虽然自己对咖啡馆不感冒,但是年轻人聊天似乎都喜欢那样的地方。
恰巧,东大附近有一家半岛咖啡。
林雷却摇了摇头,对王科长说道:“我知道东大校园内的镜湖非常有名,我们就去那里吧!”
王科长笑了,点头说道:“好,就依林警司。”
顿了一顿,王科长瞥了一眼林雷身旁的陆芸:“这位警官贵姓?”
陆芸微微一笑:“免贵姓陆。”
王科长又与陆芸寒暄了两句,而后才带着两人进入了东大校园。
现在是上课时间,镜湖附近没有太多学生,偶尔有一两名没课的同学在那里阅读外语。王科长带着林雷来到了一处僻静的小亭子里,大家随意地坐了下来。
大家又寒暄了几句,林雷很快便把话题拉到了正题——东大碎尸案。
林雷掏出一支点八亲水湾,点燃:“王科长,当年案发之后,警方对于校内情况的调查力度怎么样?”
王科长略一思索,开口答道:“调查力度很大。上至校长,下至清洁工人,所有人都排查了整整三轮!”
陆芸微微蹙眉,小声地问道:“连校长都查了?”
王科长点点头:“是的,东大校内所有人都查,没有任何人可以例外。”
警方的调查并不是简单地问几句话那么简单,而是要看“不在场证明”,这是非常繁琐的一项工作。
更为关键的是,警方并不是只查了一轮,而是查了三轮。
在这种调查强度之下,如果凶手是校内人员,逃过调查的可能性,几乎为0。
不要忘记了,东大校园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任何教职员工,甚至是清洁工人,都是有名有姓的,并不是“流动人口”。
陆芸沉思片刻,抬头问王科长道:“就没有一点点线索反映上来吗?”
王科长摇摇头,解释道:“也有一些线索……”
说到这里,王科长脸色略微有些尴尬:“比如有些师生恋都在这个调查过程中被发现了,学校当时也是处理了一批品行不端的教职员工。还有一些校园内小偷小摸,甚至是拉帮结派欺压同学的情况,也是发现一批,处理了一批。然而没有任何线索与碎尸案件相关。”
林雷和陆芸对视了一眼之后,林雷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些看法。
基于最起码的前提,王科长一定不是东大碎尸案的凶手。
这种事是显而易见的,不值一提。像王科长这样的,属于时时刻刻几乎都在公众视线内的人,要完成碎尸2000块然后抛尸,那是不可能的。
王科长所说的情况与卷宗反映出来的高度一致,那么现在就有了一个重大的前提。
东大校园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性,几乎为0,可以排除。
从一开始,林雷就排除了艾清同寝室同学作案的的可能,现在看来,东大内部人员也是不可能作案的。
“教职员工家属,学校师生的朋友之类的关系,调查情况如何呢?”林雷补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