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不是粮就是盐,减三损二,遮遮掩掩地就把疏漏给弄平了。

这事非同小可。

那些户部司官们,一个个地都是考算科考出来的,先前对这些账目毫无头绪,不过是因为这些记账方法,与官府通用的方法不一样,一时间有些手生。在江菱那里学到窍门之后,一个个地很快便上手了,将账目全都清理出来,换成官方通用的,再逐一地查核。

康熙这些日子也没闲着,他接连几日都在园子里召见王子腾,听他胡侃所谓的“扬州富商”。因为如果想要作假,就必须三分假七分真,才能让人真正地相信。因此王子腾的那些话里,必定有七分是真的,扬州城里还有猫腻。

至于薛家,在账目理清楚之前,康熙不欲动他。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十八,转眼间又是一个休沐日。户部司官们忙得焦头烂额,总算把一批账目给理清楚了,呈递到康熙的御前。账面儿上的官盐确实少了一批,但却已经被做平,据说是用一批私盐来平的。至于最后那批私盐到底去了哪里,或许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而库里的那些,完全是用来掩人耳目的。

当时盐商们的渠道卡得很死,虽然盐田暴利,但没有渠道便不能流通,只能遮遮掩掩地进行。这一桩交易,按照户部司官们的核算,大约有二十余万两银子的出入,称得上是一大笔了。

而他们走的渠道,恰恰与皇商薛家有关。

或者说,他们是借着薛家的名义,将私盐转官盐的。

从前这件事情,虽然是公开的隐秘,但那毕竟是一桩隐秘,单单是在几个人中间私下流传;这回真的拿出证据,那便再明朗也没有了。康熙皇帝自然怒不可遏,即刻下旨传召内务府,将薛家从皇商里除名。金陵城里从官员到商贾,亦大都惴惴不安,生怕哪一日便查到自己头上,身家性命不保。

旨意尚未出金陵城,连夜查档的吏部官员们又发现,先前的案子断错了。

从贾雨村的那一桩案子开始,往前推二十年,几乎每年都有一两起案子是错判的。虽然每年的数量不多,但一二十年积累起来,数量便相当惊人。这还仅仅是查了与薛家有关的案子,而与薛家无关的,则更是不知凡几,连当地主管刑狱的官员都看不下去。

但是又能如何呢?康熙皇帝仅仅来了这么半个月,他们还要在金陵城里呆上半辈子,甚至是一辈子,哪个敢做出头鸟得罪薛家,只能支支吾吾地等京官们动手。

京官们的动作确实很快。

在当月的十九,也就是休沐日的前一天,官员们便拟好了旨意,非但剥去了薛家的皇商身份,一干权利全部收回,而且连先前赏赐下去的闲职,也都一并收回。至于前不久才调任的贾雨村,不巧撞在了吏部侍郎的笔杆子里,当年的课考全是劣等,比起往年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王子腾和王子胜几次想捞人,但因为康熙皇帝人在金陵,不敢有太大的动作。

等到休沐日结束,薛家的事儿一锤定音,王子腾再也无力翻天。

随后康熙皇帝不再多言,将张英等人留在金陵城,继续善后,自己带着少数几个户部司官,还有扈从和亲随,一路前往扬州城。曾有近臣问康熙,为何要走得这样急,康熙冷笑道:“再多留几日,求情的折子便能像雪片一样发往金陵,万言书、告御状,一件都不会落下了。”

显然是曾经饱受其苦,又或是提前知道了什么。

在皇帝銮驾前往扬州的第二日,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来到了金陵:贾琏。

据说贾琏是代替父亲回来祭祖的。他在京城里挂的是虚衔,平时没什么事情可做,在接到王子腾的告急之后,便亲自动身前往江南,想要探探金陵的风声。

毕竟金陵是贾府的老家,有什么风吹草动的,他们在京城里也都过不安生。

与此同时,江菱也接到了林黛玉的一封信,信里说园子已经乱得一团糟,从前还留在园子里的几个丫鬟,都已经开始自谋生路。她自己因为住在外面的宅子里,又和北静王定了六月的婚期,所以没有受到波及。可前几天雪雁回园子里拿东西的时候,发现王夫人相当不对劲儿。

上个月林黛玉搬出园子之前,王夫人和贾母便已经在着手准备婚事,与薛家做一门亲,等林黛玉搬出大观园,与北静王定下婚期之后,薛姨妈立刻去找王夫人谈了谈,希望早些把事情给办了。贾宝玉虽然不满,但别扭了一会儿,便也没有再闹腾。

王夫人因为贾宝玉的不配合,弄得焦头烂额,但事情最后还是办妥了。

四月二十九林黛玉搬出园子,五月初一给江菱写了上一封信,五月初五薛姨妈去找王夫人商谈,五月十二拟定了婚期,五月十七薛宝钗过门。林黛玉的这封信是五月十五送出来的,当时薛宝钗还没有出嫁,但荣国府已经张灯结彩的准备在办喜事。林黛玉在信里说,虽然荣国府里张灯结彩的,但王夫人却没有笑,表情愁云惨淡。贾母的表情亦有些不对。唯有一个贾环,仍旧像从前一样精力旺盛,似乎一切都与他没有什么关系。最让人不解的是,在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礼之前,贾琏不知为何忽然离京,说是要回金陵祭祖。

在那封信里,只有寥寥数字提到了她自己,却大多是在筹备婚期,其余不再多谈。

江菱猜想应该是北静王那边碰到了棘手的事儿,否则婚期不会拖到六月。不过


状态提示:第74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