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乱世太平王>第二二六章 针尖麦芒

杨柯立于潼关城楼,看着关前天地交接一线,不禁感慨万千:“东汉建安十六年,曹操先令安西将军曹仁率一部兵力从洛阳西进,逼潼关,坚壁不战。七月,曹操亲统大军由邺出发,进至潼关黄河北岸,与马超军夹关对峙。八月,曹操为了使马超、韩遂联军产生错觉,挥师南渡黄河,佯攻潼关,诱关中诸将聚集,吸引联军主力,乘渭河北部空虚之际,暗遣将军徐晃、朱灵率步骑4000余人,由蒲坂津乘虚偷渡黄河,立营于河西,,闰八月,曹军突然从潼关东北渡过黄河,时为马超军发觉,马超率步骑万余人追击,曹军处境十分危急。曹操部下校尉丁斐放出大批牛马扰乱马超军。马超军争相抢取牛马,曹操遂在卫将许褚掩护下安全渡返黄河。曹军渡返黄河以北后,再由蒲坂西渡黄河与徐晃、朱灵军汇合。然后连车立栅,筑成通道,掩护部队南下,直抵渭口。这样,潼关天险失去作用,联军主力被迫转至渭口南岸布防,与曹军对峙。此时天气已经寒冷,曹操用娄圭之谋,夜渡渭水,聚沙灌水,一夜之间冻冰为垒,架起浮桥,曹军全部渡至渭河以南。曹操预料马超必来夜袭攻营,于是预设埋伏,击败马超军。马超受挫,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这时曹操采纳谋士贾诩的计谋,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进军。曹操利用过去与韩遂的友谊,故意在两军阵前和他叙旧,又故意涂改给韩遂的书信,使之落到马超手里,引起马超的疑忌,造成联军内部的矛盾激化。曹操视时机成熟后,主动对马超、韩遂等联军发起进攻,与联军决战。决战时,曹操以部分轻装骑兵从正面出击,以机动战法与之周旋。将精锐骑兵埋伏在阵地两侧。当马超全力进攻,两军激战既久,马超军进入伏击地域时,曹军伏骑突然由左右两翼侧击。联军大败溃散,李堪、成宜被杀,马超、韩遂逃回凉州,曹操进据关中。十月,曹操分遣众将,追击马超各部,关中和凉州各郡,均为曹操所控制。此战,联军10万之众全被歼灭,而曹操所部仅伤亡万余。自此关中尽失,汉中门户大开。”

照例是红姑第一个开口,而且要么不说,说出来的话就是要和杨柯唱反调:“不是说潼关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吗?为什么曹操当年能取道渭口,照这样说,守住潼关岂不是没有任何作用?”

杨柯用手指着天地交接的一线道:“你看看,那边就是渭口,如果是你来用兵,你会舍弃潼关而抢占渭口吗?”

红姑极目远望,凝视半晌方才说道:“那里我曾经随兄长去过,背靠渭口,如果敌军来攻,岂不是死地?”

杨柯笑道:“兵法三十六计,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面,关键不在这个地方,而是看你如何避害趋利。在常人看来是死地,但在善用兵者眼中,又何尝不是生地。曹孟德当年正是能化死为生,所以大胜。而马孟起当年就是因为认为这里是死地,所以才招致惨败。”

红姑争强好胜的性子又上来了,嘟着嘴道:“你倒是教教我,曹孟德当年是如何化死为生的。”

杨柯道:“世人皆道曹孟德当年是因为用了离间之计,让韩遂与马超反目才有此胜,其实不然。等到曹孟德离间韩马二人的时候,其实大势已去,马超必败,马超败得根源就在于他自持潼关天险,殊不知潼关天险是因为马超军中以骑兵见长,而渭口一马平川,他自认为曹孟德弃潼关于不顾的话,在渭口以步兵对骑兵,又无险可守,那是自寻死路。谁料想曹军过渭口竟然能修建栅栏,掩护大军行军,之后又聚沙灌水,天寒地冻之时冰封成墙以御敌,和马孟起相持不下,至此胜局已定。就算他不用反间计,马孟起大势已去,失败是早晚的事。”

“照你这么说,岂不是修偌大的潼关没有半点作用,那何必还要劳民伤财呢?”红姑的犟脾气显然上来了,依旧不依不饶。

看到红姑这个样子,站在一旁的张昌等人不禁莞尔。柳三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赶紧打岔道:“王爷,当年曹孟德拒敌之时,马、韩、侯、程、杨、李等十数部军起兵反抗,集结了十万羌、胡、汉混杂的军队,屯於潼关,更有弘农、冯翊多个县邑起兵响应,为何曹操却坚壁清野,不予应敌?”

杨柯道:“关中路途遥远,如敌人各依险峻地势防守,出兵讨伐,非旦夕之功可以平定。正是因为他们合兵一处,才可以一股成擒,马孟起所部人数虽多,但互相都不归服,三军无帅,就算兵多将广,岂不是飞蛾投火?曹孟德据险以守,其实是在等一个机会,只要对方久攻不下,必然有矛盾,再趁隙用间,自然能一战而下。所以说,两军对垒,比的是眼光和布局,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一旦圆石从千仞之高的山头落下的时候,谁能够阻挡?”

红姑输了一场论战,心中兀自不服气,恨恨道:“我们只是平头百姓,你是堂堂豫王,这些个军国大计也没必要和我们辩个输赢,你自去思量你的方略,本姑娘无暇奉陪,告辞了。”说罢,她竟然是头也不回的转身而去,将一众人等抛在身


状态提示:第二二六章 针尖麦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