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乱世太平王>第七十五章 预埋伏笔

杨柯与唐彬展开地图,对着地形正在商量,斥候快马赶到:“禀监军、禀将军,马将军的人马已经在前方三十里处的杨树坪扎营,正在等候与我军汇合。”

杨柯点点头,看着唐彬道:“儒宗兄,今日我们行军已经有有半日,是兼程赶去与马将军汇合还是就地宿营?”

唐彬思忖片刻道:“对方都是骑兵,我们不能在平原扎营,一旦被骑兵发起冲击,我们就危险了,今晚必须赶到前锋营,与马雄汇合。”说罢,转头吩咐传令兵道:“你去告诉马将军,我们现在赶去与他汇合,让他背林下寨,这样可以避免骑兵发起集团冲锋,另外让他抓紧修筑营寨,埋下鹿角和陷马坑,为我们腾出时间。”传令兵得令而去。

杨柯说道:“儒宗兄,过杨树坪数十里,就是北山坡了,当日我曾去查勘过地形,那里是去离石的必经之路,如果对方骑兵没过杨树坪,我们卡死北山坡,就等于扼住了他们的咽喉,而且那里两山夹一路,宽不过数丈,正是对付骑兵的好地方。”

唐彬点点头:“如果敌军能入我瓮中,那里的确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但我担心对方没有那么容易上当,他们对于离石的地形比我们要熟悉的多,不可能上这个当。为今之计,我们先与马雄汇合,再多放斥候搜索敌踪,相机而动吧。”

杨柯考虑片刻,唐彬此言也是有道理的,敌情不明,不能让自己轻易暴露战略意图,更不能妄想守株待兔的打法就可以一举制敌。

于是一行人继续向杨树坪进发,士卒蜿蜒而行,走得又饥又渴,远远的已经看见了马雄放出来的游骑,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背后是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密密麻麻,绵延十数里,还点缀着星散的一些人家。杨柯突然心念一动,想起了一个自己曾经看过的历史战例,就是步兵胜骑兵。

那是唐灭宋兴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契丹兴师号称百万进攻幽州,晋国此时正与两国在交战,大将李嗣源、李存审、阎宝率领7万步骑混合部队在易州汇合前往救援,李存审道:“敌众我寡,契丹人以骑兵为主,我军是以步兵为主,如果突然在平原上相遇,契丹人用骑兵来冲击践踏我军的话,那我军就会一败涂地了。”

李嗣源道:“契丹人没有辎重,我军出行就必须带着粮食,如果在平原上相遇,敌军抢掉我军的粮食辎重,那我军就会不战自败了,不如经山道潜行到幽州,与城中汇合,如果中途上遇到契丹军队,就占据险要地势抗衡。”

于是大军翻过大房岭,李嗣源带着三千骑兵为先锋,在离幽州六十里的地方遇到了小股契丹军队,这支契丹军队不战而逃,当李思源带领先锋骑兵到了山口时,却发现契丹军队有上万骑兵在围在山谷口,令晋军将士顿时失色,李思源带领骑兵奋勇冲锋,契丹军队稍稍退却,晋军步兵此时才得以冲出山谷口,李存审命令砍树做成鹿角,每个步兵拿一支,军队一停止前进就自动形成了鹿角营寨,契丹骑兵只能环绕着这运动的鹿角营寨进攻,于是“寨中发万弩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伤塞路。”

快到幽州时,契丹军队摆好阵势在那里等,李存审命令步兵排在骑兵后面,让一些瘦弱的士兵拖着点燃的柴草前进,烟尘遮天蔽日,契丹人弄不清晋军有多少,主力在哪里方向,于是一顿大呼乱战,李嗣源率领军队从契丹军队的后方一顿猛攻,“契丹大败,席卷其众自北山去,委弃车帐铠仗羊马满野,晋兵追之,俘斩万计。”

想到这里,他心中已经有了大致的一个思路。不知不觉,来到了马雄的营盘,他果然已经提前修好了防御阵型,正专一等着迎接两人的兵马前来汇合。

三人一起进了中军大帐,马雄就要行礼,被杨柯一把拉住了:“少将军,军情紧急,咱们就免了这些个俗礼了,我有一事要和两位商量。”

说完,杨柯指了指帐外:“这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就是最好的鹿角材料,我们要多多砍伐一些,以备不时之需。”

马雄道:“末将已经吩咐负责防守的营官带人砍伐去了,估计很快就能备齐。”

杨柯摇摇头:“我的意思是要人手一只,随身携带,万一遇到骑兵突击,咱们放下鹿角,不就立马可以形成路障,再用弓箭手放箭,就不惧敌人的骑兵来攻了。”

唐彬和马雄听完,眼前一亮,是啊,如果人手一个鹿角,作为标准武器配备,转瞬间就可以布下防御阵地,再有弓箭手配合,不说立见奇效,起码也可以在平原地段挡住骑兵的集团冲锋了。

唐彬立刻举一反三,对马雄说道:“少将军,将你我军中的弓弩手和弓箭全部集中在一起,整编成一个正营,如果骑兵来袭,咱们先布鹿角,再用弓箭齐射,定能挫敌锐气。”

众人商定之后,顾不得辛劳,立刻分头下去布置准备。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布置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们全军。


状态提示:第七十五章 预埋伏笔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