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霸主吕布>116章 骑兵“三宝”

为了震慑上郡的羌胡人,吕布从圜阳开始逆着圜水行军,一日疾行一百五十里,到了白土县城。在白土休整半天后,又匆忙向北赶路,直奔上郡最北面的桢林而去。

这次出兵,全军所有马匹都钉上了马掌,包括驮运物资的驽马。从这几日行军的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连续急行军已有五日,各营却没有战马因为马蹄被道路上的硬物和砾石戳伤而退出行军。

出行之前,吕布也在考虑是否将高桥马鞍和马镫这两件大杀器装备部队。张辽建议先让驮马带着,暂时不暴露,如果遇到形势紧张需要与敌进行大战时,紧急装配也来得及。

高桥马鞍和双脚马镫的制作要比马蹄铁更加费时、费人工和费材料,天策军抵达离石之后,暗中召集的几十名工匠日夜赶工制作,到现在也就勉强打造出两千套而已。

然而,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发明过程并不复杂,其实是在现有的鞍鞯和单脚马镫基础之上进行的改造和升级。最重要的是设计思路的改变,只要捅破这层窗户纸,给工匠们指明方向,他们马上就能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成品。

鞍鞯就是鞍子和托鞍垫的组合。此时流行的鞍子前后挡都很矮,中间的凹处比较浅。高桥马鞍是把前后格挡提高许多,使得中间凹处坐人的地方很深,可以给骑士提供来自于前后两个方向的推力,使得骑手在双手撒开马缰的情况下,也不容易被甩下马背。

如果仅仅依靠高桥马鞍提供的稳定性,骑手在马背上前后挪动时自然不会被甩下马,但若是左右摇摆的时候,还是容易滚落马背。这时候,双脚马镫便应运而生。

这个时代流行的马镫还是单脚三角形,主要用途是为骑手上马背时提供一个踩脚的支撑。

吕布指导工匠将三角形的马镫改造成鞋子前半截的形状,从外观上看,就像一个大号的半截鞋套。这种大号的鞋套由黄铜和熟铁打造而成,分左右两边,用鞣熟的皮绳穿起来,穿过高桥马鞍的下面,搭在战马腹部两侧。马镫的下面还有小孔,再用一根细皮绳从马腹下面把两边马镫联结起来。

这样一来,高桥马鞍和双脚马镫就完美的结合成了一个整体,从横截面上看,正好占据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点位置。

马上的骑士坐在高桥马鞍的凹槽内,左右脚套在马镫的套子里面,通过双脚和背腹自然发力,就能将自己的身体稳稳的控制在马背上面。

骑士的双手被完全解放,不再像以前那样一手紧紧抓着缰绳,另外一只手拿着长兵器或者骑弓,战斗力自然飙升。

马上骑士能使用一只手还是两只手,这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过程。

轻骑兵的主要进攻方式是骑射,但为了保持马上的身体平衡,射击的间隔时间很长,必须是在平稳的状态下才能短时间搭弓射箭,这样不仅影响准性,而且射速也没有站在地上的弓箭手快。当轻骑兵不再担心坠下马背之后,不仅射速可以成倍的增加,而且准性也能提高不少。更重要的是,他们甚至可以一手持弓,另一只手持刀,远战和近战皆能发挥作用。

重骑兵的主要进攻方式是长矟突刺,长矟就是后世的马槊,“矛长丈八者,谓之矟!”。使矟的重骑兵因为巨大的惯性和反作用力,往往会伤到手臂,甚至被向后推落坠马。当有了高桥马鞍和双脚马镫提供的稳定性之后,他们可以双手持矟,双臂共同用力,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单臂受伤,而且灵活性和杀伤力更强。

吕布当时指导工匠们时,只是简单的在白纸上画出两幅有些丑陋的草图,然后对着赤兔马的脊背和马腹比划了几下,工匠们就马上领会和理解了吕布的意思。

工匠们分别使用了皮革、麻绳、绢布、茸草、硬木、黄铜、熟铁和钢等材料,制作出了十几种样品,然后由吕布从中选择出性价比和适用性都靠前的两种,接着就开始大量的打造。

这两种方案里面,有一种是不惜重金专为将领打造的豪华版马鞍和马镫。这种马鞍和马镫采用了质量上乘的黄铜、精钢、熟铁和最结实耐磨的皮革、丝绒,不仅做工精细,而且十分舒适,各方面的性能也达到了最优。高昂的造价,使得这种豪华版的马鞍和马镫,到目前也就打造出来十套而已。

另外一种普及版的马鞍和马镫,关键构件采用了黄铜和熟铁,其余构件则大量使用硬木、麻绳、缣布和普通皮革,做工要粗糙一些,但也比老式的鞍鞯和单脚马镫强上许多。就算是这种普通版的马鞍和马镫,也是制作不易,迄今为止还不能做到所有骑兵人手一套。

按照吕布的意思,两千套高桥马鞍和马镫,其中五百套直接分拨给了具装甲骑使用。此前,没有装备高桥马鞍和马镫的具装甲骑,还算不得上完美的重骑兵,如今马蹄铁、高桥鞍、双脚镫“骑兵三宝”全部面世,具装甲骑也就算是武装到了极致。

剩余的一千五百套,飞骑营分得五百套,高顺的中营、徐荣的左营、张辽的右营和徐晃的后营各得两百五十套。

白土至桢林之间有近两百里,全是荒无人烟的野地,吕布命令各营将高桥马鞍和马镫拿出来,所有骑兵轮流试用,尽快熟悉使用新式马具之后的作战方式。

为了保密,这次北上的五千骑和一千陷阵勇士,全部是由并州籍的汉人良家子组成,白波降兵和异族扈从一个都没要。

换上“三宝”的


状态提示:116章 骑兵“三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