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铁血铸新明>第五百八十九节 闻之心酸

第四卷利刃出鞘神州动

从内心来说,为阵亡将士建造忠烈祠,这些文官非常抵触甚至是抗拒。

因为这将彻底打破大明两百多年来重文轻武的格局,标志着武人从此崛起。

想想看,首辅、太子、皇上亲率文武百官祭拜,有明一日,香火不绝,这对于粗鄙武夫而言是何等殊荣?

可偏偏他们却反对不得,更不用说带头建言。

为何?

因为民心不可违,民意不可逆。

在场的都是老狐狸,察言观色只是小道矣,再说,他们也从来用不着看崇祯脸色行事。

可民心民意他们不得不看,这是他们为官的根本。

已经被秦浩明鼓动的民心和民意,宛如熊熊烈火,谁敢飞蛾扑火?

他们若是敢反对,那就是大街上的老鼠,人人喊打。名声臭了,这官自然也当不成。

不得不说,在大明当官,名声这东西很重要。这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却真真切切存在。

为什么御史言官不怕崇祯皇帝的廷杖,哭着喊着也要屁股来那么几下,就是为了求名。

别的不说,看看水太凉头皮痒就知道,他和崇祯皇帝关系一点都不好,凭什么能几次起复,还不是名声这东西在作祟。

天下文人是一家,而文人又操控着舆论,影响着天下万民心态。

否则,钱谦益和这些朝廷大佬,又做了哪些利国利民的好事,凭什么有偌大名声?

可惜,随着秦浩明拉拢复社士子,组建复报,再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终究慢慢的掌握舆论喉舌。

瞧着诸大臣灰头土脸,无言以对,崇祯心里暗自酸爽。

过往,这些大臣都是裹挟民意逼迫于他,令他恼火震怒,却又无可奈何。

毕竟,大明王朝最讲究的就是民心民意,或者也可以说是脸面。

多少次,他不得已对东林党人妥协让步,还不是因为这个。

现在秦爱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堵住满朝大臣之口,怎能不令他开心。

“既然诸位爱卿无异议,那就由太子府主导,礼部负责设计,工部负责施工,务必于今年内竣工,万不可寒了将士们的心。

所有钱财等物,一律从内帑支出。”

见众人无言,崇祯笑眯眯的说道。

时至今日,崇祯心中对朝中文官已然失望,对军人逐渐重视起来。

所以,他特意令太子参与忠烈祠的建造,目的为太子拉拢军心。

“皇上,微臣以为,不如等秦大人胜利回师再做计较。否则,岂不是……”

张四知心里终究有些不甘心,仗着是帝师的身份,想用拖延计策,徐徐图之。

“荒唐!你还是大明的臣子吗?”

崇祯见群臣意动,龙袍一甩,厉声斥责。

张四知这话说得诛心之至,哪里有丝毫朝廷重臣的觉悟?

恐怕在他心中,估计是巴不得秦浩明大败或者殒身辽东半岛,那才称心如意。

这一刻,望着蠢蠢欲动的朝臣,崇祯心中对文官再无半分念想。

“朝堂诸臣既然忧心辽东战事,即是战报,就由陈尚书代为通传吧。

纵然如此,为了不撕破脸皮,崇祯最后还是平复心情,让兵部尚书陈新甲念秦浩明上报的奏折。

陈新甲俯首一礼,掏出奏疏阴阳顿挫当众念起。

“闽粤总督为辽东大捷疏:

鞑虏肆虐,屡次寇边残害大明子民。微臣念此,寇可往吾亦可往!

督军闽粤之际,幸有郑家海师相助,可千里奔袭建奴老巢,夺回辽东故土。

得皇上庇护,五月上旬有季风,微臣和郑家军出海,六月初抵达济州岛。

之后暂作休整兵分两路,微臣于六月十八日一战夺取旅顺口。

后马不停蹄一鼓作气进军金州,和鞑子激战登沙河,大胜,斩敌三千骑,俘虏千余人,明奸耿仲明逃跑。

八月取瓦房店,迫降鞑子军民合计五千余人,战死若干。

微臣于瓦房店整训将士,构筑城防,誓于鞑虏在此血战,达到削敌效果。

期间,令骑兵分成若干股纵横千里,深入不毛,燃处处烽火,毁蛮夷民生,分敌之兵势。

奴酋愤怒,引雄兵二万为先锋,欲袭占瓦房店。

兵威赫赫,气焰滔天,一日而下微臣布置山寨,一日而下外围,现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再行一战。

纵观过去几战,奴酋损兵累累,折大将鳌拜,折固山额真费以下甲喇牛录章京数十人,损兵过万,辎重消耗无数。

我定南军捐躯三千余人,伤残四千,士气尚可。

定南军六万男儿,上为天子之隆恩,下为辽东黎庶之困苦,当以血肉作铁壁,于地动山摇间岿然不动。

守如巍峨,攻则滔滔。定让建奴哭嚎,勇士殒命,强军折翼,饮恨辽东。

群雄束手,仓皇北顾,唯我万军齐呼,可敢再战,英雄豪气,气壮山河。

今幸得吾皇福佑,将士用命,宣天子之威于辽东,伸百姓之冤于奴兵,行雷霆之怒于蛮夷,不敢称功。

惟愿皇上威德于四海,百姓安居于斯土,将士流血而无泪,则心安矣。

故有请皇上为战死将士修建忠烈祠,让将士们的一缕忠魂长留天际,护我大明。

若此,将士之幸,百姓之幸,大明之幸。

至于微臣,此前为权变,有违朝廷法度之行,有伤陛下用人之名。请天子掩功责过,勿开幸进,微臣心甘而无怨也。

临表涕泣,不胜惶


状态提示:第五百八十九节 闻之心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