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文写作技巧。
模式人员生存类型。
1.幸存者。侥幸留得性命,随波逐流,进入了聚居地,艰难求生。此类人从事普通工作,比如种地、筑墙等。
2.领导者。凭借杰出的能力领导身边的人突出重围,甚至收拢了其他幸存者,建立了聚居地甚至城池。此人为队长或城主之流。
3.生存者。这种人一定是得到了贝爷的真传,即使在敌人遍地的城市也能生存得游刃有余,他们无需依附于聚居地,他们也许会和聚居地进行交易,但绝不是离开了聚居地就活不下去的渣渣。此类人多为猎人、行商。
4.开拓者。这种人实力超群,但是他们都有着聚居地或者团队作为自己的后盾,每天外出战斗,诛杀敌人,但还会再回到聚居地或者团队营地,因为他们没有在危险区生存下去的信心。此类多为战斗人员、猎人。
5.游荡者。这种人实力不一,但是他们不是讨厌聚居地的人,就是不被聚居地接纳的人,他们游荡在聚居地之间进行贸易或者猎杀,生存条件与他们的实力挂钩。此类人多为行商。猎人。
6.蛀虫。不需要解释。
心态
对于幸存者们的分析
首先,幸存者们的第一目标都是存活下去,所以他们只会跟随他们认为能够让他们活下去的势力或个人。
然后,幸存者们希望变强、获得地位,原因是这样未来存活下去的几率会大大提高。
排在第三的,才是更好的生存环境,甚至奢侈的享受。
然后就是公平性、幸福感……
然后是……低付出!是的,人类的惰性在生命得到保障之后就会毫无保留地显露出来。
那么,在小说里那些幸存者们的行径是否合理呢?性命之忧群敌环伺之下就因为yù_wàng大发而冒着引来敌人的危险去强行干爱做的事?
四、宗教典籍以及经典读物的使用
宗教典籍的语调从容、语句隽永,引用起来能很好地提升格调,还能与自己联系的神话相照应,一举两得。(我才不会说这玩意儿是骗字数的好手段呢)
《圣经·启示录》
基督教关于末日的猜想最多的篇章,大家都喜欢从里面找句子。
《圣经·马太福音》
里面有关于末日的猜想。
《圣约翰末日预言》
牛顿关于末日的猜想,同样他还写了《丹尼尔预言》。
《推背图》
中国的预言书,请自行理解,笔者不提供解读。
《田间图》
朋友推荐给我的,我没看过,谁有兴趣可以看看。
《佛说法灭尽经》
《大集经》
《无量寿经》
《布哈里圣训实录》
《伊斯兰圣训实录》
这些我都看了,我会乱说?说实话,这个专题对于写末世小说的朋友来说真的是福利,前边看不下去就点了叉号的是他们的损失。
1.自成武器体系。
本来世界的设定就和原来的不接轨,没事儿写个什么”战神6武装直升机”或者“黑寡妇战术突击刀”……想挑刺都没办法。
2.通过民用道具自制。
这种手段应用于早期,不仅是用菜刀和柴刀,个人也发明了一些桥段,比如:
晾衣杆(合成材料,空心,可伸缩,我家就用的这种),把头拔下来,前段插入厚刃水果刀,用万能胶浸泡碎布屑和锯末塞满空隙,大约16小时凝固,已实验。
此武器可伸缩固定,轻便坚固,真是好用无比。
小区栅栏,铁制,带尖头的,锯下来,着手处黏上自行车胎,比晾衣杆还结实。
3.历史名刀上阵
我说的不是什么鱼肠、倚天、村正、童子切安纲、石中剑之类的大意yin,而是用横刀、陌刀、武士刀、苗刀、太刀……这种词汇来描写武器,另外说一句,这些武器中不乏可以把人一切两段的真正的杀人凶器,但绝不是你yy一下就能找得到,就算是兵器博物馆里也多是艺术品而不是杀人凶器。
所以这种武器的来源……自重。
五、关于幸存者基地(以丧尸流为主要参考)
幸存者基地的存在必须考虑如下因素:
1.易守难攻
因此末世前修建的地下工事很受末世写手的追捧。就算不是什么三面环山一面水、万丈悬崖一线天,也应该是有着一些地理优势的,或高耸或隐蔽之流。
2.可持续发展
依靠超市建基地的见过吗?没有。
怎么才算是可持续?有阳光,有田地,有水源,有能源,有发展空间、有工业设施、有资源矿产、有人口增长条件、有医疗卫生条件……不一定都要有,但至少要有上五条。
3.有武力凭靠
要么是有武器库存,要么是有驻军。
4.周围有人口基础,最好本身又不是人口密集地
人口基础一定要有,否则连幸存者数量都上不来,谈何幸存者基地?
本身不是人口密集地(比如郊区、山区),比较容易免受初期混乱的波及。但不乏有依靠原有城市建立幸存者基地的(不过我一直对末世降临一年内收复大城市的情况表示怀疑)。
5.君子不立于危墙
就是旁边没有什么高等敌人的领地,这个不解释了。
6.自己总结吧,我有点困了……
幸存者基地的构思套路:
1.聚居地型
最中间是核心区,高质量三层以上楼房。再往外点是砖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