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宝藏与文明>第127节 铸铁文明?

怎么去寻找沙漠下面的陵墓,这给了陈衍两个思路。

1,如果远古的人类是通过陆路运输将石料运到陵墓中,那么,这座陵墓会距离采石场非常近,理由,要运一块几十吨重的巨石,通过陆路运输从采石场运到陵墓中,这个一个非常大的‘工程’。

陈衍在这里用‘工程’来形容将将一块几十吨重的巨石从采石场运到陵墓中的工作量,陈衍看过一部纪录片,用古代的方法还原英国索尔兹伯里巨石阵的建造过程。

陈衍预估,假设,采石场到陵墓的距离是1公里,需要调用几百人在前面拉着巨石前进,需要40人移动圆木,后面需要1、200人推着巨石前进,一天只能移动100米,一个小时移动10米,将巨石移动一公里需要10天时间。

如果,采石场距离陵墓10公里,那么将巨石从采石场移动到陵墓,需要100天,陈衍可以肯定的说,如果陵墓距离采石场10公里,那么,建造陵墓抽调的人力不是十几万人,几十万人,而是上百万人才能在统治者有生之年把陵墓建好。

所以,如果远古的人类是通过陆路运输将石料运到陵墓中,假设,建这座陵墓所耗的人力是十几万人,那么,陵墓距离采石场不会超过4公里,陵墓就在以采石场为中心,半径4公里的范围内。

2,如果远古的人类通过水运将石料放在木筏上,顺着水流将石料运到陵墓中,那么,在采石场附近有一条大河,在远古文明时期,是一条大河,河水涛涛。

现在,大河已变成了一片干旱的沙漠,陈衍要去附近寻找大河的痕迹,河床,鹅卵石就是一条河流存在的证据,这些证据可能已经被掩盖在黄沙下。

陈衍离开了采石场,回到新长安。

陈衍从驻新长安第二步兵团中抽调了一个连的兵力以军事禁区的理由封锁了石山。

昨天在石山峡谷中发现远古采石场的一队采石工人,一共11人,这些采石工人文化程度不高,大多来自利比亚,伊拉克的移民,没有文化,只能从事重体力的工作,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座远古采石场的重要意义。

对石山的花岗岩石取样,调查花岗岩石的分布范围,这些简单的工作完成后,回到工地的宿舍,喝酒,吹牛\1b,闲聊,就向其它人,今天在一座石山的峡谷中发现一座远古的采石场,发现很多还没雕刻完成的雕像,石板上雕刻的图案。

很快,这个消息在工地宿舍数千名采石工人口中传播,一个小时后,通过电话,上网,十几公里外的新长安的居民都知道了这个消息,要不是现在晚上了,很多人说不定开着车已经跑到采石场去看个究竟。

等这个消息惊动陈衍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了,这个消息已经在拜努科的网络上传播了2个小时之多。

这个消息已经‘泛滥了’,甚至通过网络,新闻报导传播到国外,国外的媒体都报导了。

比如,美国的abc电视台特别新闻报导,“在拜努科,距离新长安西北方向大约40公里的一座石山的峡谷中疑发现史前非洲失落文明的遗迹。”

中国新闻联播,晚间新闻,“在拜努科王国境内,采石工人在距离新长安西北方向大约40公里的一座石山的峡谷中发现一座远古的采石场,通过卫星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人脸雕像,令全世界震惊。”

拜努科,v-新闻频道报导,“据采访发现远古采石场的采石工人得悉,他们在采石场,发现有大量的没雕刻完成的雕像,和雕刻了图案的石板。”

探索频道,“全世界有的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有的文明诞生于丛林中,......,没有一个文明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诞生。

据考古研究,非洲北部的沙漠在12万年前是一片绿色,水草丰茂,茂密的森林,星棋罗布密布的湖泊,还有纵横交错的河流,......。

如果,在这片地区真存一个史前非洲失落的文明,那么这个文明一定是存在于12万年前,因为,只有水草丰茂,水源充足,土地肥沃,这些条件下才能诞生出一个强盛的文明。”

......

-----

全世界的考古学家蜂拥来到拜努科,希望对采石场进行考古发掘。

陈衍对他们说了no。

大多数考古学家带着研究史前非洲失落文明目地而来,但是,也有很多考古学家会成为文物盗贼,将采石场的末雕刻完成的石雕雕像,雕刻有图案的石板偷运出拜努科,然后,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某国博物馆展览。

陈衍很清楚这点,探险家,地理学家,考古学家,这些职业听起来很酷,很其实,很多做着文物盗贼的勾当。

埃及的帝王谷,中国敦煌石窟,一个是埃及人的文物浩劫,一个中国人的文物浩劫,这些大多是所谓的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探险家干的,堂而皇之。

很多人肯定听说过斯坦因这个名字,在他的头衔上挂了世界著名考古学家、艺术史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

全世界的考古学家蜂拥来到拜努科,没想到陈衍会拒绝他们对采石场进行考古发掘,并将采石场划为军事禁区,派兵驻守。

很多国家的侦查卫星在太空中对准了采石场,拍摄了大量的照片,除了全世界所熟知的人脸雕像,得不到任何信息,侦查卫星或许可以清晰拍到像人一个大的物体,但是,拍不到石板上的雕刻图案,等等。

所以,全世界对于远古采石场知道


状态提示:第127节 铸铁文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