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这两个字,对看过三国演义的人来说,都不会感到陌生吧!
东吴的开国帝王,一代小霸王,当世的雄主。这要还有人对他不熟悉,那三国大概都不需要看了。
而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现在就出现在他的眼前,这让律香川,能不感到心里有点小小的激动,并对其起特别的关注吗?
然而,这时候律香川会对孙策表特别的关心,那又是还有其他的原因在里面的,并不只是因为他是孙策。
这个时候的孙策,还是袁术手下的一个小将领,听从袁术的命令,在扬州境内各处征讨的。
那他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江夏?
要知道江夏可是刘表的地盘,隶属于荆州。而孙策却是袁术的部下,一下惯在江东活动。没什么事情的话,他来江夏干什么?
这里面可是有可疑之处啊!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律香川在这个时候,对孙策有这种想法,真的是很不应该呀!
杜延龄一家妻子老小,在外面遇到贼人,全家危在旦夕。危急时刻,孙策突然出现,将他们救下的。这种事情,只要是人,大概都应该对孙策表示钦佩赞美的。
而律香川却在这时对他表示忧虑怀疑,这似乎是有点说不过去。
但是这是以世俗的眼光来看的。若是以一位将军的眼光看起来,律香川就觉得,这事,他并没有做错。这件事里面,的确有很多值得他怀疑的地方。
江夏这时候内部防守空虚,孙策却就在这时候突然突境而来,那这事,难道还不会让人心中有其他的想法吗?
他心里会这么想,很正常啊!而且将军和普通人之间,本身就有区别。他们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想法,本身就会大不相同。
这是很正常的,根本没有什么好去责怪他的地方。
然而,律香川对孙策的怀疑,虽然有,但是他在这个时候,也是不会对任何人说起的。
因为说到底,江夏又不是他的地方,荆州也不是他的地方。就算此时孙策的行为,确有可疑,那又关他什么事呢?
相反,如果孙策此行,确实是有所图谋,那这事在律香川看来,反倒还是一件好事呢!因为这样一来,天下形势对他们来说,就等于是一个机会。
现在是献帝中央的力量,太弱了。而其他各地的豪强,力量却又太强。这样,就导致了皇帝中央被架空。
如果有那么一天,各地豪强之间,开始了互相攻伐。互相攻战,互相削弱,那这事,对律香川他们,怎么会不是好事呢?
这种情况如果真的出现,律香川可就有事情可以做了。他可以在这个时候,居中调控,故意让各路诸侯,相斗的时间,维持得更长久一点。
这样等到他们各方,在争斗中都消耗得差不多时,那时他们再没有力量和中央相抗了。这时律香川和皇家再出手,让他们各方都住手。此时相斗的各方都已经积重难返,这时,大约就没人敢再反对了!
如此,各地的势力都削弱了,中央的力量,却在加强。那这对他们来说,绝对是好事。律香川又怎么会不愿意看到这种局面的出现呢?
所以律香川此时对孙策的怀疑,只是他作为一名领军的将领,遇事后习惯性的思维套路而已,并不是说他对孙策,有什么成见。
此时的律香川,对荆州和江夏的局势,是完全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在观察关注着的。
“孙将军,老朽一家大小,全赖将军打救,大恩无以言谢,就请将军,受我一礼,以表小老儿对将军的感谢之情。另外,小老儿还想请将军在舍下小住几日,让小老儿谢谢将军对吾全家的活命之恩。”
听完那老妇的介绍,杜延龄是感激地对孙策孙伯符说道。
那孙策听得杜延龄此言,他是赶紧也向老杜头答礼回馈道:“岂敢岂敢,老丈人何须如此多礼,此不过是小将我一举手之劳而已,何敢要老丈人答谢。”
他说得如此有礼,得体,让杜延龄对他,是益发的敬重,同时也更加竭力的想要将他挽留。
这时候的百姓,对敌我之分,其实是不太讲究的。只要哪方对他有利,他们就会投向哪方。并不会说,会专注地归属于哪一方。
在这种乱世之中,这么做,确实也是一种求生之道。
倘使严白虎过得江来,也能够对杜延龄等这样的一些人,以礼相待,大约杜延龄也未必会对他们这些匪兵惊疑排斥。
奈何严白虎军只知抢劫杀戮,不知教化,那这当然是让各地的百姓,对他们是畏之如虎了。
而且没有谁是不对其切齿痛恨的。
但是当然,其实各地百姓,会并不把其他地方的将领,当成敌将,那还是因为,虽然各州长官之间,是互有定见,互相在敌对竞争。但其实在小民心中,却并没有把其他各州,当成敌国看待。
他们本身都还是认为,各地都是处在天子陛下的治下,又怎么会有敌我表里之分呢?
所以杜延龄此时对孙策,并不表示见外。那也是并不让人会觉得,有多奇怪的事情。
但是,虽然经杜延龄这么多方挽留,想让孙策在他这里留下,但孙策最终却仍没有在他这柳各庄里停留。
孙策对杜延龄说道:“老丈人一片殷勤,小将也很感动,但奈何小将身上,此时还有要务在身,因此是不便叨扰了。在此孙策谢过老丈人这一番殷殷之心。不胜感激。”
反正不管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