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将星系统>第六百零七章 三国版的将相和

其实现在的关羽已经不是正是上的关羽,自从刘和穿越过来之后,他的性格渐渐地演变成了演义中的那个关羽,也就是被称为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关羽。

关羽既然被誉为忠义的象征,所以这个“义”字还是必须要守的,既然他无奈的接受了刘和的封赏,也就相当于是接受了周瑜的好意,再加上自己过去种种也只是双方各为其主,现在彼此既然同在一个屋檐下,也没有必要这样僵持下去,所以就选择了原谅周瑜。

不过纵然是选择了原谅,因为周瑜的主动示好,关羽的心中还是存在着一定优越感的:“纵然是当初各为其主,可是周瑜毕竟做了对不住我的事情,要不然为何会向我服软,而且还主动向我示好?甚至于竟然将攻破兀突骨大军的首功都乖乖让给我,他莫非是怕了我了?”

关羽想了想,觉得自己的猜测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来说,尽管自己的故主是刘备和刘禅父子,可是他们毕竟是汉室宗亲,在地位上可是比周瑜的故主孙权强了太多了,更何况刘和已经答应,给予刘备父子以莫大的荣耀,而反观孙权,现在却只是一个受到严密监督的侯爵,其爵位只是跟自己不相上下而已。

其次,周瑜虽然地位不低,可是自从投降了刘和之后又立下了多少功劳呢?可是自己却不一样,斩杀高定,斩杀木鹿大王,斩杀兀突骨,哪一项功劳不是大功?所以现在周瑜对自己如此恭敬,还不是怕自己以后地位高了会给他小鞋穿?

所以关羽以后每当见到周瑜之后就一副长辈遇到了小辈的姿态,倚老卖老,摆资格,讲资历等等,无所不用其极,总是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而接下来周瑜的表现也让关羽感到他的猜测是真实的,因为自从那一天自己立功受赏之后,周瑜每次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的吹捧自己过去那些光辉的战绩,对自己表示景仰之情,在正面相遇的时候,周瑜也总是命令他的人先行避让,等关羽离开之后才继续上路。

周瑜的这一番表现自然让关羽感到很满意,可是周瑜麾下的众将士却全都感到不忿,江东的一些旧将如黄盖对此很是恼恨,对着周瑜说道:“大都督,我本来以为你为人正直,性格刚强,却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如此懦弱之人,那关羽有什么了不起?为何你见了他竟如此惧怕?当面阿谀奉承,哪怕是走对头的时候都要在一旁避让,背后也从不敢说起他的一丝不是,难道我们刚强正直的大都督如今竟然变成了如此一个胆小怕事,见风使舵的小人了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便请求主公,调出你的江东水军行列之中,黄盖虽然不才,却也羞与小人为伍!”

不仅仅是黄盖,跟随周瑜一起来的吕蒙也是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想必故旧之人如果看到你这个样子,也都要与你割席绝交吧?如果你继续如此的话,我吕蒙首先便与你割席绝交!”

周瑜见状,对着黄盖和吕蒙拱了拱手,然后说道:“黄老将军,子明,你们二人与我相交多年,也知道我的为人,我周瑜是不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小人,难道你们二位还不知道吗?再说了,我周瑜服过孙伯符,现在也膺服主公的雄才大略,可是却从来没有怕过谁?你们难道没有听过将相和的故事吗?当初蔺相如为何对廉颇忍让?还不是为了赵国局势的稳定?瑜也是这个目的,当初我与关公分列不同阵营,对他尚不惧怕,今日同归主公麾下,难道还会对他有所惧怕?之所以对他恭敬,不过是不想与关羽内争而已,否则的话,如何对得起主公的信任和恩遇?我为了顾全大局,忍让一下,却换来与关公之间的无隙合作,这笔买卖岂不是很划算?”

黄盖和吕蒙听了周瑜所说的话,顿时对周瑜的胸怀大度佩服不已,并且连忙道歉不已,同时还表示,一定对知交故旧解释此事,澄清误会。

随后没有多久,周瑜的话就悄悄流传开来,刘和在听到这一番话之后,顿时暗暗点头对周瑜称赞不已,其实对于这件事,尤其是对于关羽的心理,他把握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所以才没有插手此事,现在见时机成熟,连忙部署人手,将周瑜的话“流传”到关羽的耳中。

关羽在听到周瑜的这一番话之后,心中顿时豁然开朗,终于明白周瑜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团结稳定的大局而甘愿委曲求全的一片苦心。

想到这里,关羽感到十分惭愧,对方能够为了安定团结的大局而委屈自己,难道自己就不能这样做吗?亏的自己还以忠义自诩,可是这种做法如何配得上这个“义”字?

“古代有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的故事广为流传,令赵国安如泰山,我虽然没有廉颇在赵国那样的身份地位,可是难道连这份气度都没有吗?这一次我也来一次现代版的负荆请罪,彻底弥合与周大都督之间的嫌隙,令我军内部团结无隙,彻底争取这次平蛮之战的胜利,救出禅儿。”

关羽想到这里,便下定决心,肉袒负荆,到周瑜的门上请罪,见到周雨之后立刻开口认错道:“羽之前气量狭小,意气用事,不理解大都督的一片苦心,今日特来请罪,还请大都督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我这一回,自今之后我将诚心改过,绝不会再有这种行为”。

周瑜看到这一幕,顿时感动不已的说道:“关将军如此,实在是折煞瑜了。说句实话,瑜的确对关


状态提示:第六百零七章 三国版的将相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