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青春校园>乐圣成长系统>音乐的技术与灵魂

昨晚,歌手迪玛希的《oprea2》大火了。他近乎完美的声音引起了网络上的广泛讨论。然而,一些自谓文艺人士的人坐不住了,他们站出来提出了“批评”。所谓的批评,无非是“音乐是要有灵魂的”、“飙高音不过是技术活”、“欣赏迪玛希的人不过是粗胚”、“这不是艺术,这是技术”。大概意思就是迪玛希很低端,欣赏迪玛希的人也很低端,我才是懂音乐的人。

其实吧,自古以来,音乐的技术与灵魂,就是争议不断。然而,这种争议往往并不发生在专业领域,而在一些业外人士的所谓“音乐领域”。所有学音乐、做音乐的人都知道的一点,音乐是必然包含两样东西的,技术与灵魂,或者说技巧与乐感,或者说外表与内心。

在音乐大家的身上,技术与灵魂是浑然一体的,音乐就是这样的,音乐中的“美人”必然是ròu_tǐ美与心灵美兼具的,从来没有说长得丑陋而内心美丽的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或许在生活中存在,在音乐中是并不存在的。

许多人把一些生活经验,套用到了音乐里,这其实是犯了一种错误。而喜欢犯这种错误的,往往都是自谓文艺的人士,尤其是一些文艺老中年。他们总喜欢把自己所谓的一些“人生经验”套用到他们所知的一切领域,并且由于痴长了几岁,总觉得自己懂的东西很多。

讲情怀,讲生命,讲梦想,讲灵魂,是文艺老中年的一种习惯,甚至是一种标签。也难怪他们。我国的一些美分公知,大多是这些老中年(注意,不是中老年),他们前半生,15~20岁之前是很苦的,那时我们国家什么都不发达,突然之间,改革开放了,他们一下子听到了很多从香港、台湾而来的先进事物,再后来又看到欧美那些更先进的东西,他们跪下了,一跪就起不来了。不过是可怜的自卑心在作怪罢了。为了平复这种自卑心,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全新的途径——类似古人所说的“虽然我很穷,但我还有尊严”,进而生出了许多衍生品,“虽然音乐很烂,可是我有灵魂”,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观遍古今,所有艺术大师的技艺必然、必定、必须是炉火纯青的,所以,否定技术是一种绝对愚蠢的观点。

可是,有些文艺老中年说了“我没有否定技术,我只是说技术不过是基础,是音乐的低层次,技术是文艺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这种观点在我看来,比那些纯粹鄙视技术的观点还要愚蠢。这种愚蠢不是在逻辑上、智力上的,而是在他们之所谓的“灵魂”上的。

技术与灵魂,是音乐的充分必要条件。因为,体现了音乐灵魂的东西,就是技术。所谓灵魂如何体现?灵魂看不见,摸不着,全凭感受?那是因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完全不懂音乐。感受音乐,既在每一个细节,也在最宏观的角度。所谓的“感受”,不过是音乐的一种宏观角度罢了,看音乐必须是微观而又宏观的,细节而又笼统的,局部而又全面的。微观、细节、局部,是最最能够体现技艺的,每一个专业人士都会紧盯着这些部分。把握好一切细节,才能够纵览全局。

正如局部至于全局,音乐的技术之于灵魂,是相伴相随的。

而且,所谓音乐的灵魂,其实和技术一样,是可以训练的。那些老中年们之所以鄙夷技术,那是因为技术是可以训练的,他们认为谁都能达到。实际上并非如此。一是灵魂、乐感也是可以训练的,慢慢提高、慢慢厚重的,二是,技术也不是谁都能学得到的,更不是学到了就能用得好的,技术与灵魂一样,充满了老中年们所看重的“玄乎”。

音乐的技术与灵魂,是一个近似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相生而不相克,虽然彼此之间有一些矛盾,但是远远达不到“相克”的级别。

不过,讲到了音乐的灵魂与技术,就忽然想讲人工智能了。人工智能在围棋界大杀四方后,许多搞文字的、搞音乐的跳出来说,暂时不担心。其实,这种说法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因为,灵魂、乐感是可以培养的,我不认为机器就不能够写出有“灵魂”的音乐。人们大多不明白一点,音乐中的“灵魂”,往往不是音乐家的,不是音乐创造者的,而是听者自己的。


状态提示:音乐的技术与灵魂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