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陈迪不但是金榜提名,还是一甲头名,这让他怎能不欢喜?
陈迪赶紧拿出一锭十两的纹银递给报子做赏钱。
严老管家听说自己家的小爷中了一甲头名,一骨碌从床上怕了起来,捂着个头张罗鞭炮、喜酒和分给街坊四邻的喜面。
陈家这座四合院,几个月前刚刚经历了满门抄斩的祸事,现在则正经历这一桩天大的喜事。
小青和小白抬出那坛状元红,小青对陈迪道:“爷,您高中了,今天是不是该喝了这坛子状元红?”
陈迪笑道:“一甲第一只是会试头名,要称得上状元,还要拿到殿试第一!等小爷我在殿试夺了魁再喝这酒不迟!”
陈迪现在是成竹在胸。他知道,嘉靖朝的会试是考八股文章,殿试则大多是考诗词歌赋。这一点可是他的强项,自己饱读诗书,随便找一首嘉靖朝之后的好诗盗用一下便一定能得头彩!
大明的殿试,要由皇帝亲考。只有会试入金榜者才能参加殿试。殿试后的考生,将被称为“天子门生”。前三名更是会被冠以“状元”、“榜眼”、“探花”的名号。
这天天高气爽,一众参加殿试的考生正在宫门外等候。陈迪是一甲第一,自然站在一众考生的最前面。
后面的考生们纷纷窃窃私语。这大明开国以来,还没见过十三岁的会试一甲头名呢!
吕芳吕公公前来宣诏,一众考生进到乾清宫内。
乾清宫的大殿之上,嘉靖帝已经坐定。虽说他连平日久住万寿宫修仙问道,可殿试这种三年一度的伦才大典,他还是不敢违背祖宗规矩的。
嘉靖帝看了一眼前三甲的名册,问吕芳:“这头名的陈迪,朕怎么这么耳熟?”
吕芳笑道:“皇上,这陈迪正是在东南抗倭为国捐躯的陈可桢的儿子啊!两月之前皇上还在万寿宫召见过他。”
嘉靖帝大喜道:“原来是那个十三岁的少年郎!没想到他竟会是会试的一甲头名!”
吕芳不失时机的拍上了马屁:“皇上英明睿智,上天自然会派下少年英才辅助皇上。”
嘉靖帝道:“陈迪何在?”
殿下的陈迪赶紧跪倒道:“臣在!”
两月前陈迪入宫,没有功名在身只能自称草民。可现在他有功名在身,自然可以自称为臣。
嘉靖帝龙颜大悦:“哈哈,你这少年郎,朕真没有看错你!果然是少年人杰!十三岁的一甲头名,整个大明朝你是第一个!”
殿试的时候,京中正四品以上文官,正三品以上武官,子爵以上勋戚都要到场。
严嵩正站在文臣班中,他出班跪倒:“吾皇圣明,这十三岁的少年郎中了一甲头名,正是上天赐予我大明的吉兆!这是皇上敬天爱民的福报!”
一众文臣也应声道:“吾皇圣明!”
首辅翟鸾却是浑身不自在。
嘉靖帝该出考题了。
他在龙椅上想了想道:“已是初秋,昨夜永寿宫的菊花一夜盛开,你们便以菊为题作诗。”
几名小公公给几百名考生分发好纸笔。
如果说会试考的是读书人十年寒窗积攒下的底蕴,那这殿试考的便是考生们的急才。
两柱香功夫,小公公们便开始收卷。
嘉靖帝亲自阅卷,读到一张考卷时,他一连说了三声好。
嘉靖帝对吕芳道:“吕芳,你念给他们听听。”
吕芳瓮声瓮气的念道:“嘉臣复遇登高台,凉棚笑语倾金盘。烟摊秋色正堪玩,风惹菊香无限来。未保乱离今日后,且谋欢恰玉山颓。谁知靖节当时事,空学狂歌倒载还!”
嘉靖帝道:“众爱卿如何?”
皇上都说了好,文武百官和勋贵们怎敢说不好?他们齐声道:“好!”
嘉靖帝又道:“更为难得的是,作出如此好诗的人,竟然是陈迪这个十三岁的少年郎!真是祖宗庇佑,给朕的大明降下了这么个少年英才!朕想点他为状元,众爱卿以为如何?”
翟鸾出班奏道:“启禀皇上,陈迪虽然有着出众的才情,可年少便得状元之名,对他不一定是好事。需知方仲永的故事可是流传了数百年。臣看皇上点他个同进士出身反而更能激励他继续苦学。待到成年之后,想必才学还能更进一步。”
翟鸾所说的方仲永,是北宋年间的人。此人无师自通,幼年时便能提笔写诗,震动乡里,名声鹊起。其拿手好戏是“指物作诗”。城里人为了一睹“神童诗人”的风采,纷纷邀请方仲永和他父亲进城做客,有人甚至愿意为此支付给方仲永的父亲几吊铜钱。
方仲永幼时每日受尽追捧,长大后再也不读诗书。最终,他成了一个种田的农户。
宋朝王安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说的就是方仲永的那段故事。
翟鸾此时提及方仲永,看似是为了陈迪好,实则是怕陈迪当了状元,自己在严嵩面前颜面扫地。
严嵩却不以为然:“翟首辅此言差矣。那方仲永提笔写诗,是无师自通!可他根本没读过四书五经!陈迪却不一样,他饱读四书五经,对孔孟之道更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能在会试中拔得头筹便是最好的证明!十三岁的少年如果成了状元,必定会称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
嘉靖帝道:“朕看严次辅的话似乎更有道理。翟首辅看来是多虑了!陈迪这样的少年英才要是不做状元,那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