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战地真人秀之血战甲午>第五百四十七章 挖坑埋自己的可不止一家啊!

“爆炸现场升起了类似蘑菇的团状云雾,袭击现场有大量烧焦的尸骸,以及大量呈疯癫或是呆滞状态的目击者。”

以上节选自犹太人电报中关于那场大爆炸现场的描述,绿漆区的二把刀分析员已经竭尽所能地在那份如同玄幻小说章节的电报中滤取信息了,但是这份主要目的是为了劝阻大宋帝国停止与残暴的沙俄人进行合作的电报,已经不能为他们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了。

犹太人甚至都用上了龙息、黑暗魔法诸如此类的辞藻来描述那从刚刚发生在伦敦市区的大爆炸了,你也不要再指望那些二把刀分析员还能有什么惊艳的表现了。

一旦穿越众相信那场爆炸是一枚当量并不是很大的战术级核弹引发的,那僵化的惯性思维就会让他们陷入疯狂的备战状态当中。

在他们穿越而来的那个时空里,一旦某个国家遭遇核打击,那根本就不会存在任何和平的可能性了。

在那个时空里,许多国家都自己的核武器攻击防御系统,在众多系统当中有一个是最为著名同样也是作为致命的,也就是所谓的“死守系统”了。

这种核大国建立的核反击系统是极具毁灭性的,也被称之为“核捆绑”。当其处于首脑机关被敌方团灭的状态时,该系统依然能自动打击预先设定好的目标。

也就是说哪怕是国家的首脑机关以及指挥体系被核突击消灭或者陷入瘫痪,这个“死守系统”依旧能自动发出核密码以及打击指令,指挥与之相连的众多洲际导弹并自动分配打击目标,此时呃“死守系统”可不会管那些打击目标是否参与了袭击的,它只是按预定程序指挥核导弹实施打击的。

打个比方,***若是突然遭遇核打击从而导致不能行使首脑职责,那么毛子对着鹰酱本土以及各个预先设置目标的洲际导弹就会biubiu撒出去,它才不会管是谁往***的脑门上扔了核弹呢,“死守系统”是不需要任何人力的介入就能完成以上操作的。

一旦“死守系统”被激活,整个世界马上就会陷入到核大战的危机之中,这也是它能成为有效遏制核大战爆发的极端压制手段的原因。

在核捆绑这把达摩利剑的威慑之下,发动核打击就意味着世界毁灭。核捆绑的意义在于一旦爆发核战争,就会将所有的有核国家拖入其中。

所以出于对会爆发世界性核战争的顾虑,每当彼此之间爆发冲突的时候,有核国家特别是核大国都不会轻易的使用核武器。甚至当别国之间的冲突有可能会引发核战争时,所有的有核国家都会选择积极的斡旋而不是袖手旁观。

这就是当年太祖为啥在全国都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也要勒紧裤腰带搞出自己的原子弹的原因了。

同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核大国不容许那些流氓国家拥有核武器的原因,一旦某个精神不正常的流氓小国领袖按下发射键,这种通过核捆绑来维系的世界平衡马上就会被瞬间击碎。

哪怕是冯云翼这种极不靠谱的执委会委员都知道核捆绑的意义,所以在意识到伦敦遭遇了“核弹”攻击时,大多数穿越众都认为己方将会遭遇来自英国人的全力一击,定势思维让粗胚们觉得哪怕是因为受限于手里没有核武器而无法发动核反击,但英国人一定会拉上每一艘军舰每一把步枪和自己展开殊死搏斗的。

被约翰牛的被害妄想症传染之后,粗胚们都自动略过了当年脚盆鸡被投掷在广岛、长崎的“大胖子”所支配的恐惧了。

窦纳乐的匆匆离去是否就意味着英国人马上就会对穿越众全面开战了呢?实际的情况是英国人还在摇摆,这一次摇摆甚至都有往向大宋人妥协的方向倾斜的趋势了。

早在日清甲午战争期间,英国人就接到过脚盆鸡关于大宋人在辽河平原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投诉。

那份关于日军在接触金鹏所释放的沙林毒气后全部诡异死亡的报告令英国人印象深刻。

后来又有传言在西婆罗洲的密林深处,有大量的白人雇佣兵死于离奇的窒息。同样的,发生这种类魔法超自然现象的时候,附近都活跃着来自大宋的武装力量。

对于**这个老对手英国人是有着很深刻的认知的,野蛮而悍不惧死,贪腐成风又拖沓成性,高科技什么的绝对和他们无缘的!

就算那场爆炸被定性为黑魔法,英国人也不认为那是俄国人能凭一己之力而为之的,即便是沙俄素来盛产妖僧。

那头蠢钝的**倘若真会什么黑暗魔法的话,几十年前就不会在克里米亚被我们揍个满头包了,这一定是他们用那些与华夏接壤的土地换来的大宋黑科技!

赶回天津的窦纳乐向伦敦汇报了他在外交上所做的努力,还直言他的工作收获甚微,大宋人似乎一直都在玩拖延时间的把戏。

拖延时间?大宋人想干什么,他们在等待一个什么样的契机呢?还没从被云爆弹轰爆的懵逼状态中回过神的约翰牛更加地迷茫了。

很快一份关于新苏格兰场大爆炸的报告就新鲜出炉了,被当成伤员带离现场的杰斯侥幸逃过了一劫,当他的口供在上议院被传阅时,“绅士”们似乎突然明白了大宋人在等待什么?

也许那些说俄语的袭击者有可能是某些人栽赃嫁祸的把戏,甚至那些从现场收集来的全部带有俄文标识的子弹壳也都有可能是有人故意为之,但是海军部提交的关于沙俄舰队又开始偷偷进入黑海海域


状态提示:第五百四十七章 挖坑埋自己的可不止一家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