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回到三国去捣乱>第二百二十九回 秦晋之好

却说刘备舍了吕布,连夜率领残兵败将赶回小沛,数年之前刘备曾驻扎于此,今日再见,感慨万千。纵然夜深,但城中百姓听闻刘君侯到来,纷纷出门迎接,好似欢迎王师归来一般,这才将刘备灰暗的心情渐渐填平。刘备毕竟倍施仁德,小沛百姓欢欣鼓舞,好不快哉,为了迎接刘备竟是欢庆到天明,世间罕见。不过刘备纵然得到了沛县百姓支持,心中却是极其忧虑,万一吕布记恨于心,前来攻打小沛怎么办?不过事实证明刘备多虑了,虽然吕布多忌恨,但大局观还是有的;陈宫见杀不死刘备,收容刘备又得罪了袁术,便提议与刘备交好,共敌袁术。吕布欣然接受,便赠送粮食布匹等给刘备,自此两方暂时罢战,徐州一时进入了和平时期。不过袁术并没有打算放过刘备,他又派使者送来金珠粮马,并声称欲起兵攻打刘备,还望吕布不要介入其中。吕布贪图金银,便允了袁术的要求。知道后来陈宫视察军队回来后得知了此事,怒言吕布鼠目寸光;如今刘备吕布唇齿相依,若袁术攻打刘备,那徐州岂不危如累卵?吕布这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但如今已经收了袁术的馈赠物品,难不成还还回去?这样着实不妥。眼看着袁术进攻日期渐近,陈宫却没能相处一条计策出来……不过在这件事情上,吕布却突然有了一条计谋,一条只有武人才能想出来的计谋——那就是名垂青史的“辕门射戟”。清人李渔曾说:布一生只掷戟与射戟二事,真fēng_liú千古。由于这脍炙人口的事情知晓此间历史之人几乎无人不知,所以笔者不再赘述;只不过纪灵受冤屈而死,不能再在这射戟的大宴上再参一脚了。众人只需知道,吕布辕门射戟,一百五十步开外正中方天画戟小枝,箭术、马术与武艺皆名扬天下,成了当世美谈便可。谁又管他是不是三姓家奴?只需要有这等武艺,便可以堵住所有人的嘴巴。辕门射戟之后,吕布与刘备之间的关系逐渐回暖,但与袁术的关系可谓降至冰点;要知道袁术本来对剿灭刘备这件事情极有信心,但谁曾想到吕布会背信弃义……算了,这应该是他早就该想到的,他没想到只能说明他太傻了。吕布说这是天注定让他两家罢兵和解,但袁术怎么可能听信他的话?就欲起兵讨伐吕布,并且杀死刘备,夺取徐州。毕竟吕布手中只有三千骑兵,而刘备也不过五千老弱而已,袁术手中拥兵数十万,岂会怕他们?不过吕布的勇武谁人不知?袁术麾下将领纷纷畏惧,皆言吕布勇猛,不可轻易出战,而杨弘则是说道:“听闻吕布正妻严氏有一女,而今十二三年华,尚有两年便可及笄,主公亦有一子,不日便可及冠;不若主公与之结为亲家,吕布便不好再与主公反目,必杀刘备!”袁术觉得此计不错,便让手下韩胤带上嫁妆前去徐州拜见吕布;吕布见袁术想要与自己和亲,觉得这也算是一个和袁术缓解关系的办法,不过他如今只有一女,嫁出去了心中有所不忍,便暂且让韩胤下去休息,自己则是进入内室考虑。吕布有两妻一妾,妻子便是正妻严氏以及曹豹的女儿曹氏,妾自然便是貂蝉了;不过上次曹豹一死,吕布却没能给他报仇,以至于曹氏到现在都没有理吕布。吕布自她房门前经过,无奈的叹了口气,随即推开了隔壁房间的大门。这是严氏的房间,正如吕布所预料的,严氏正在为自己缝制入冬的衣衫;吕布让她先放下手中的活,随即说道:“今日袁术处来使,希望与我等结为秦晋之好。我漂泊一生,如今年近四十,却只有玲绮一女,不知如何是好,便来请教夫人。”严氏闻言,眼中波澜不惊,反是问道:“袁术有多少子嗣?”“仅一子。”严氏闻言大喜过望,随即说道:“袁术久居淮南,兵精粮足,必为天子之人!妾独畏惧袁术子嗣众多,皆时玲绮难得后妃之位。如今袁术仅一子而已,玲绮将来不贵为皇后,也必然是一贵妃!”严氏早就说过,她宁可将吕玲绮嫁给袁术的子嗣,也不可能嫁给荀罡;如今袁术正好前来求亲,为何不应允?何况现在荀罡已经投降了曹操,看中权势的严氏,怎么可能还会再考虑他?吕布原以为他们夫妻二人多年来仅有一女,严氏会有所反抗,至少会思考片刻,但没曾想她竟然会如此直接的接受了。如今妻室答应了此事,就看自己的决定了……“细君,我想先……征求一下玲绮的意见。”吕布依旧有些犹豫,毕竟多年来仅有一女,自己已经宠上天了,如今就要嫁为人妇,他如何不遗憾?“我漂泊一生,只希望玲绮幸福便好,即便嫁为贫民之妇也未尝不可,只要她愿意……”听见吕布如此话语,严氏当即呵斥道:“郎君怎的如此不晓事?玲绮自见了那个白头犊以来,便天天茶饭不思,面容憔悴。我寻思给她找个人家嫁了,但她却给说我非荀罡不嫁!如今郎君去寻她的意见,不是自找没趣?如今袁术有意与郎君结为亲家,何必寻求玲绮意见?”吕布是个没主见的人,听了严氏的话后唯唯诺诺,似乎就打算回应袁术了。忽然,门口响起“咣当”一声,仿佛重物落地,吕布回过头去,竟不知吕玲绮什么时候在门口站着了,长发飘飘,肢体纤细,只可惜面容憔悴了不少;她握在手中的练习长棍,却因为严氏的一番话,直接惊落在了地上。“要我……嫁给袁术的儿子?”吕玲绮睁大了眼睛,表情极其狰狞,面部肌肉颤抖着,似是吃惊,似是愤怒。他望着面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九回 秦晋之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