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仙侠修真>仙侠二次元世界>第二十五章 为了家 就是为了国

陈蛭拿着这封信仔细的看着,他与吴龙骑马并肩而行,看着身后精神饱满的士兵和满载物资粮食的大车,还有手里这封信,这次突袭白松城真是收货慢慢啊。

“大哥,你说三眉上人就在白松城内?”陈蛭问。

“是的,我感觉石潭居士也在,你知道吗,当我知道他们都在时我是一身冷汗,我们这两万人,在他们眼中也就是个把小时的事。”吴龙摸了摸额头的汗说。

“大哥,你真是艺高人胆大啊,在他们面前还敢抢劫那两个堡垒。”陈蛭钦佩的说。

“我在赌,赌他们不想消灭我,还有就是那两个堡垒,我没下令烧毁,可是最后还是烧毁了。”吴龙若有所思。

“与瀛东人相比我更愿意投靠太白道的人。我估计朝廷怎么也不会想起太白道的人还会动诏安的心思。”陈蛭说。

“是呀,现在咱们兵强马壮,所以咱们要打下丰襄或是兆成,那样我们的身价就会更高,将来和我们合作的人给的条件就会越好。”说着大笑起来。

金诚一(他的官阶是从二品武官参将)回到了飞渡涧,和他一起跑出来的只有一千多人,都是他那个四等战部的士兵,在他撤退到太白道牙城时,接到了太白道巡防使(太白道最高军事长官正二品)的援军和军令,命他重新夺回飞渡涧,带领援军的正尉(从三品武官),把叛军突袭白松城的事告诉他了,吓得他快马加鞭赶到飞渡涧,叛军已经撤退了,最可气的事,叛军拆了飞渡涧的南北城门扔进了北水江中,他只能堵上南门守卫飞渡涧了。

百济都城句高城李太石想一个输红眼的赌徒行走在通往尚贤殿的路上,在一年前他还是被国家上下认为能能带领这个国家走向辉煌的人,但一年过后,像是从云端直落地面一样,李太石的威信已经面目全非,走到尚贤殿门外,李太石努力的调整呼吸,使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接下来的谈话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未来。

尚贤殿(有点清朝宗人府的意思)是李家修仙者居住的地方,里面居住着百济仅存的两个通明境的修仙者,是李太石的爷爷辈的人,李家的修仙传承是当年从汉朝北军得到的,所以李家的子孙成为战将的有很多人。

过来一会儿,身着便装的李太石走进尚贤殿,尚贤殿和李家的皇宫是同样规模,李太石直接来到议厅,推开门,发现,李家大长老和二长老还有所有凝实境的长老都到了,李太石给各位长辈行礼之后就坐在大长老的左手边与二长老相对而坐,大长老开口说:“太石呀,有什么事呀?要召集我们开会。”

李太石开始说他的计划:“大长老,二长老,诸位李氏子孙,自黑月进犯以来全靠我们李氏子弟的英勇和奋战才保全句高城不失。而现在黑月大汗的禁卫军已经回撤黑月留在百济的只有左右贤王的部队,在句高城外仅剩右贤王的部队,他们也不攻城,日夜宣歌,而左贤王的部队在百济中部大肆掠夺钱财粮食,我们不能在坐以待毙了,在都城的士兵中大半来自百济中部,他们的家人都在那里,我们也没有时间等到黑月撤军再收复国土了,因为那样我们土地上除了饥肠辘辘的百姓还有什么,我们那什么供养他们,觉罗的援助已经快坐吃山空了。”说道动情之处,李太石不禁流泪。

大长老和二长老是百济立国大王李基弯最小的两个儿子,也是一代皇子仅存的两人,是百济仅有的通明境修仙强者,在皇族中德高望重,可以说是百济的定海神针,李家在百济建国有三百多年的时间,一共有四代皇帝,大长老和二长老是这个国家的活化石,这个国家的见证者,李家可以说是对有修仙者资质的后代有严重的偏重,认为是国之重器,尚贤殿是李家的修仙门派,而与之相对的鲤鱼门,是专门招收民间的有修仙者资质的少年,其中之前牺牲的两名通明境修仙者

都是鲤鱼门的掌门和第一长老,同时他们也是李家的女婿,由于百济立国时没有大的地方豪强和大的士族、修仙门派,所以,百济建立鲤鱼门就顺风顺水了,李家在建国的这些年,除了选出一个人当皇帝治理国家,剩下的人就开始努力的生孩子,他们鼓励生育,因为后代越多有修仙资质的后代就越多,同样对于鲤鱼门内的修仙者,也是和亲拉拢为主,通过这种手段逐步把百济变成一个李氏遍地的国家,不过很可惜,这次黑月的入侵可以说,把李家的计划打乱了,散布在民间的李家子弟都被杀了,而原先人满为患的尚贤殿也为之重创,鲤鱼门自掌门和第一长老战死之后就一蹶不振了,而李太石把他的作战计划提交给尚贤殿,大长老和二长老是不同意的,李家的血脉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二长老率先说:“太石,你可知?何为国家?咱们的先祖何为要建立百济?”

李太石知道二长老话里有话,所以没有接话,只是静静的听着。

就听二长老接着说:“国家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百济是以前大鲜帝国在一次大的灾荒中有一百多个部落的百姓需要救济,由此得来的百济的地名,我们的先祖在此地建国,只是不让我们这些后人再别人面前卑躬屈膝,百济其实就是李家的保护壳,百济可以没有,但是李家的血脉不能断绝,你这个作战计划是可以实施的,只不过代价太大,我们的家的底蕴都坐在这个议堂里,你不觉得这里已经冷清许多了吗?”


状态提示:第二十五章 为了家 就是为了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