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龙凤团>第一百四十八章

北宋庆历四年至北宋皇佑三年,蔡襄为福建转运使时,主司北苑茶事,开始制作小龙凤团茶,比原先的大龙凤团茶更为精致,“凡二十饼重一斤,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蔡襄也因而成为中国茶史上小龙凤团制作的第一人。他创作的《茶录》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北宋庆历年间,福建转运使蔡襄主司北苑茶事,他在“大龙凤团”的基础上,创制出“小龙凤团”茶。与“大龙凤团”一斤八饼不同的是,小龙凤团更精致,每二十饼重一斤,它的价格可值黄金二两,欧阳修在《归田录》中称赞小龙凤团茶道:“金可有,而茶不可得。”蔡襄是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字君谟,号端明,也叫蔡福州,世称忠惠公。北宋兴化府仙游人。蔡襄督造了小龙凤团茶,因而成为中国茶史上小龙凤团茶制作第一人。蔡襄创制的小龙凤团茶与丁谓创制的大龙凤团茶,促进了茶叶制作技术的发展,龙团凤饼,起于丁谓,成于蔡襄。两人在中国御茶史上被称为“前丁后蔡”。蔡襄为小龙凤团茶所做的最大贡献还不仅限于首创,更重要的是他为小龙凤团茶在茶史上树碑立传,他创作了《茶录》一书。蔡襄在书法上颇有造诣,《茶录》本身就是蔡襄的一件书法杰作。《茶录》分为两篇,上篇论茶,对茶的色、香、味和藏茶、炙茶、碾茶、罗茶、侯汤、盏、点茶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下篇论茶器,对制茶用具和烹茶用具的选择,均有独到的见解。《茶录》的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是一部继陆羽《茶经》之后最著名的茶学专著,为宋代艺术化的茶饮奠定了理论基础。蔡襄在担任福建路转运使期间,通过制作小龙凤团茶,练就了一手品茶的本领,能辨别茶的品种、味道与优劣。据宋代学者彭乘的《墨客挥犀》记载,有一次返乡归隐的蔡叶丞邀请蔡襄到家中做客,蔡襄刚落座不久,蔡叶丞的另一旧友也随后到访。侍童在下房烹调小龙凤团茶时闻知又来了位客人,急得束手无策。因为家里仅有的两块小龙凤团茶都烹上了,恰好每人一茶瓯。现在又多出一位客人,可怎么办呢?考虑再三,他就掰了块大龙凤团茶一起烹煎。烹好后端给主人和两位客人,心里还为自己的“高招”暗暗自得。不料蔡襄在侍童端上茶瓯时就觉得茶的气味不对,啜了一口果然是夹杂了大团的小龙凤团茶,蔡襄便问道:“为什么要将大小龙凤团茶合在一起烹饮呢?”蔡叶丞是位有身份、讲体面的人,听到蔡襄的问话,既吃惊又觉得有失面子,就唤回侍童问明缘由。侍童只好原原本本地说明了真相,蔡叶丞原谅了侍童,对蔡襄辨茶的本事是佩服得五体投地。随即向蔡襄请教是怎样分辨出大小龙凤团茶的差别?蔡襄说:“我要是吃不透大龙凤团茶的特性,怎么能研制出小龙凤团茶呢?若是二者只有八饼一斤和二十饼一斤的差别,皇上会如此青睐小龙凤茶团茶吗?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却说得在座的人无不伸出大拇指,对蔡襄表示敬佩。再来说说蔡襄辨茶、识茶的第二件趣事:蔡襄识茶、辨茶在宋代是很有名气的。在建州能仁寺的院里,有一棵茶生长在石缝中间,它产的茶叶被称作“石岩白”,是一种稀有的优质茶的品种。寺内和尚仿照龙凤团茶的制法,制作了八饼团茶。分别馈赠给转运使蔡襄和京师的朝臣王禹玉。一年后蔡襄调任吏部侍郎,在蔡襄去拜访王禹玉时,王禹玉知道蔡襄的辨茶、识茶的工夫闻名遐迩,不敢怠慢,就命人以最好的茶——“石岩白”来招待他。蔡襄端起茶瓯先闻了闻茶的香气,然后说:“您怎么会有能仁寺的‘石岩白’?”王禹玉说:“真不愧是‘茶博士’呀,什么茶都瞒不过你。”对蔡襄的品茶工夫慨叹不已。由此可见,蔡襄被誉为中国品茶第一人是当之无愧的。北宋大观初年,宋徽宗作《大观茶论》,成为中国茶道首倡者,他提炼“清和澹静”四茶谛,发展为日本茶道的“四规七则”。赵佶是北苑茶文化和中国茶道的集成者、倡导者和领袖人物。他以北苑茶为研究主体和对象,作《大观茶论》一书,以帝王之尊,倡导茶学,弘扬茶文化,把饮茶要谛与意境发展为生活艺术,为中国茶道奠定了基础。他在《大观茶论》中盛赞产自北苑的“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宋代最贵重的茶就是龙凤团茶。宋徽宗在《大观茶论》里说:“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龙凤团茶是经过采茶、拣茶、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等七道规范而严苛的工序精制而成,如团饼状,每八饼重一斤,表面都有十分讲究的龙凤饰纹。龙是百兽之首,皇帝的象征,凤是百鸟之首,母仪天下的标志。`龙凤茶不同于一般的茶,“以别庶饮”显示了皇家的尊贵。进贡时都有吉祥的茶名,如万寿龙芽、太平嘉瑞、瑞云翔龙等。北宋年间,周绛、范仲淹、欧阳修等诗赞北苑茶。周绛着《补茶经》(《茶苑总录》),盛赞“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范仲淹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赞:“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欧阳修着《归田录》盛赞小龙凤团茶,诗《尝新茶呈圣俞》赞“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北宋元符二年,四川省万源县王雅父子从北苑移栽“建溪绿茗”。四川省万源县王雅父子移栽“建溪绿茗”于古社坪,并于大观三年立碑《紫之坪植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八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