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茫茫几亩荒草,人类自相残杀永无休止。”——西夏哲学家德康
孔历1726年(辽高宗中兴二十七年,夏世宗华为四十二年)秋。
红日冉冉从东方升起,将滋长万物的阳光普洒在大地上,和煦的南风轻轻拂过半人高的蓑草,羌笛声伴着腰鼓点缓缓从山坡上踏下。
“决战就在今日。”骑在一匹枣红色高头骏马上的中年人双目微微眯着:“敌军面朝阳光,诸君请速战速决。”
阿提拉河之泮,大辽帝国泰西都督府精锐尽出,过去十五年中在匈奴草原上立下赫赫战功的悍将们也都云集此处。
帝国新军制以后的唯一一位,也是第一位汉人元帅陈洛,大辽帝国不败的神话,统帅着超过十五万帝国大军和不下于二十万的草原各族仆从军浩浩荡荡的开进了大辽在泰西的荣耀之地——守望堡。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他们强渡阿提拉河,会战荣耀堡,逐鹿茫茫草原,会猎里海之滨。终于在今天,将敌军逼退到无可退让之处。
“能和诸君一同奋战,我深感荣幸。”战功勋著的元帅在会战开始前,对他的士兵们平静的道。
萌古部从右翼率先对夏军防守严密的长壕发动了决死冲锋,紧接着是蔑儿乞部、金钟部、塔塔尔部。这些草原上的勇士们挥舞着镔铁打制的战刀,呼啸着驱动风的精灵的哨音,在密集的枪声和震耳欲聋的炮声之中,一往无前的向前,向前,向前!
静静的倾听着远方传来的枪炮声,大辽皇帝御旗下整整齐齐的红衫方阵却还纹丝未动。一名年轻的将领不时焦躁的举起望远镜,望向远处的山坡,那里空荡荡的,除了野草,什么也没有。
他偶尔回头看看,在御旗下的指挥官已经换成了泰西都督府的司马明锦,这个被西夏人称之为“阿提拉之狐”的狡诈跛脚男人,甚至比象征着辽军不败神话的元帅陈洛在西夏人的心中更为可怕。
时钟沙沙的走过,太阳逐渐爬到正午的高度,南风送来的不禁有泥土的芬芳,更有鲜血的腥味,让人不禁猜想,在右翼的阵线上,究竟有多少人战死。
明锦悠闲的坐在一张躺椅上,在侍女的服侍下品着来自于姑苏的新茶,一座产于宋国的落地八宝自鸣钟在他的面前竖着,粗又黑的秒钟均匀的画着圆圈,远处仿佛传来了马蹄声……明锦又看了一眼简易小圆桌上的茶盏,波纹微微荡漾着。他站起来,侍女毕恭毕敬的将权杖递给他。这位在帮助辽皇登上皇位的兵变中变得跛足了的男人充满了威严。当他走过那一排骑在马上的将军们的时候,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杆。
站在自己的爱马身边,他怀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仔细的数着面前迎风飘扬的军旗,一共七十三面,七十三个军团,每一个都有自己的光荣历史。
“时候到了。”他低声对自己说。
侍卫将他扶上马,斗大的明字旗在帅旗之侧高高飘舞。团队长们将帽子摘下攥在手心用力的挥舞。
“大辽万岁!”
“大辽万岁!”
“红衫军万岁!”
“红衫军万岁!”
西夏人的骑兵锋线已经越过了坡顶,是他们著名的爱木留克轻骑兵,不过辽人更喜欢称之为太监骑兵。
“全线开火!”
“全线开火!”
布置在阵线后方的十寸炮发出了怒吼,重达十六斤的炮弹呼啸着将脆弱的**撕成碎片,即便没有直接命中,弹跳在地上溅起的铜球和泥土块对只有很少护甲的轻骑兵也能造成很大的伤害。
六百尺的距离上,六寸炮开始发射霰弹和燃烧弹,整齐冲锋的骑兵被一窝蜂喷出的霰弹打的成排摔倒,秋季的衰草轻易的就被白磷点燃,天生恐惧火焰的战马在火墙之前拒绝服从命令,成为了固定不动的靶子。
“向前推进!”辽军吹向了进攻的号角,战鼓在后羌笛在前,背着沉重的棉胎的红衫军踏着鼓点,扛着与他们身高相等的长枪缓缓地向着山坡走去。
宽达二十公里的战场上,超过两百个方阵同时向前移动。
火势稍微退去,爱木留克骑兵们重整队形之后又一次发动了冲锋,但是由于辽军方阵已经开始向前移动,留给他们的冲刺的距离并不是很长。
“砰,砰”爱木留克们装备的马枪射程没有辽人的长,但是操作起来却要简易的多。红衫的士兵们在进行中目不转睛,紧紧的踏着鼓点,一个接一个的用胸膛去迎接着铅弹,他们的指挥官高举着战刀站在第一排最突出的位置上,所有人都保持着同一的步调,忍受着身边同袍一个接一个倒下去的恐惧,直到鼓点的节奏改变。
“原地踏步!”战刀从斜向前四十五度变成笔直朝天,所有士兵们的脚步也改成了原地踏步,伤亡仍然在继续,但是反击即将开始。
“举枪!”
所有锋面上的长枪都被举过肩膀。
“瞄准!”
同一时刻,黑洞洞的枪口同时放平指向前方。
“开火!”
一片乳白色的云雾在战线上升起,刺鼻的硝烟味弥漫在天空中,随着指挥官的口令,第一排退下,第二排踏步换上,重复着举枪、瞄准、开火的动作。这些几个月之前还是在自家田地里干活的农民,在红衫军这座熔炉之中,所学的也仅有踏步走、举枪、瞄准、开火和装弹这么几个动作而已,而他们面对的却是从蹒跚学步开始就练习怎样更高效杀人的爱木留克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