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大唐颂>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

正月的河套地区依旧沉浸在冰雪交加之中,往日人迹了了的丰州城最近几天却忽然一下子热闹起来,在几万关内百姓的忽然涌入之后,这座城市变得异常拥挤,各色人群不断走动,昔日冬季关门大吉的各色店铺也纷纷开张,竭尽全力吸引着客户光顾。

为了给百姓腾出空间,原本设在城内的军营也已经搬到城外,城内各处开始新建房屋住所,安置百姓。

“快去看,刺史府发公告了。”一队士兵在人群中走了过来,手持一份布告贴在一堵墙上,顿时引起了来往的人群观看。这已经是半个月来刺史府第三次发布布告了。

“近年来丰州人口凋敝,河渠荒废,耕作不勤,百姓疾苦......新任丰州巡察使特此正告广大丰州民众,兴修河渠,重开阡陌,治农桑而抚百姓,兴水利而保富足。即日起,凡参与刺史府治河工程者,伙食全包,工钱十文,日结付讫,以工代赈,以济万民......”士兵走后,马上有百姓围上去,有识字者马上念了出来。

“二哥,我们回去和嫂子说一声,马上快去吧。前几天的修路告示我们没赶上,这回可不能落下了。”其中一个年轻人对这身边的一人低声道。

“走走走,还愣着干嘛?回去叫上大龙他们,那个招人的管事我认识,这回一定能排上。”说完带着身边的兄弟快步而去。

他这一走,马上带走了不少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围了上来观看这份最新的布告。

“主公,最新一批的以工代赈效果比之前好多了,修河工程需要的人手现在已经基本上满了,所需要的工具丰州府库已经发下去了,今天就可以动工了。”刺史府内李玄清一边琢磨着这开春之后的土地耕作问题一边听着岑天时的汇报。

“人手不够啊,要是再来个几万人就好了。”李玄清叹了口气,这河套地区什么都好就是人口太少,这些年中原内乱,总算是有些流民逃难到了这里。记得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迁徙都没办法增加数量,最后不得不祭出了流放罪犯这个办法。守着后世北方著名的粮仓却没有人手开发,也算是让李玄清醉了。

不过他这句话却让一旁的岑天时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在地,什么叫再来个几万人?你养得活吗?就丰州府库的那点粮食和一路打劫带来的,都不够现在这些人吃到下一季收成的好吧?想到这里,岑天时忍不住提醒道:“主公,您想着开发套上平原的心思天时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储存的粮食不够啊!就目前的人口,我们至少还差两万石粮食才能坚持到下一季。”

李玄清笑了笑,摆摆手示意岑天时坐在自己身边,笑道:“粮食的缺口我来想办法,我草拟了三个办法,想请先生帮忙斟酌一下。”见到岑天时听到自己有办法解决粮草眼睛都绿了的模样,忍不住好笑:“第一,这些天杨天成和徐天翔陆续派人传回捷报,九原、永丰和丰安已经全部拿下来了。这三座县城可是有不少存粮的,我已经命令他们除必要的军粮和应急之外,全部运回丰州,三县加起来估计至少能解决三千石左右吧?”

“其次,从后天开始,陈宇、铁良和杨天成会各自率队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围剿丰州境内的土匪盗贼,争取在二月底全部肃清所有匪患,你要知道这些年由于和回鹘人的贸易量急剧增大,这些匪首倚靠打劫过往商人,基本上都是脑满肥肠,他们的手中可是掌握着天量的财富和粮草,只要肃清他们,至少可以带回来五千石的粮食,还能一两万人的免费劳动力。”李玄清竖起第二根手指,笑道。

岑天时点点头,对于丰州境内那多如牛毛般的盗贼也是深感头疼,不过他可没那么好糊弄,当下反驳道:“这五千石的粮食估计也只够这多出来的人口的口粮,这一部分不算。”

李玄清也不反驳,笑道:“那就第三个办法,想办法让丰州城内的三大家族把自己储存的粮食掏出来,我可是让小四打听过了,这三大家族仓库里的粮食估计不下于五万石,只要他们能掏出一半来,我们就赢了。”

岑天时见到李玄清竖起的第三根手指,忍不住笑道:“关键是没办法让他们乖乖的把粮食掏出来啊,我都去了张家三次了,就给了五百石陈粮。”他这话说完忽然反应过来,李玄清既然说出了这个办法,说明他已经想到办法了,连忙追问道:“主公莫非是有主意了?”

李玄清点点头,“这是下一步计划,暂时不要外透,我保证他们到时候不给你三万石粮食,我就喊你主公,怎么样?”停了一下,也不在意岑天时被自己这句话说的尴尬的模样,“还有一个办法,这个办法比较慢,但是从长远角度考虑,却是丰州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主公说的是商贸?”岑天时见到李玄清脸色逐渐变得严肃,知道了是什么办法,“可是我们才接手丰州不到一个月,这个办法还真是慢了。”

“这是我写的未来丰州农工商发展计划书,你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李玄清从自己的案几上抽出一份自己这几天琢磨出来的东西递给岑天时道。

岑天时不明白什么叫计划书,不过通过这些天的相处,也早就习惯自己这位年轻的不像话的主公嘴里时常冒出来的新词,他理解为由于没有系统的读过书,想出来的办法不知道用什么词造成的,哪知道李玄清这家伙直接借用后世的词汇。

<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丰州新政(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