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逆清>第一百二十八章 备战

一名光复军看守慢悠悠的走过来,用脚踢了踢浦霖肥硕的身躯,见没什么动静,便冷漠的吩咐一旁的两个俘虏道:“拖下去埋了!”

※※※

襄阳扼守湖广的北大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四通八达,距离荆州城和武昌城都很近,而且水陆路都很便捷。因此,光复军占据襄阳城必定会引来湖广的清军倾巢而来。

为防有失,昨晚军事会议上,李克青已与手下的将领、官员讲得很明白,立即加强襄阳城防和水面防御,准备在襄阳府与清军来个正面作战,消灭清军有生力量。

只要清军在坚城之下损失惨重,拖住湖广清军的有生力量。相信会给其他各部义军如“混元总教师”刘之协部、“圣姑”韩冰儿、宋之清部,还有“混元小明王”樊学明、高均德部创造有利机会,让这股白莲教起义风**的更加猛烈,动摇满清统治的根基。

而他李克青甘愿为此充当这个诱饵,以襄阳坚城吸引清军主力,为友军创造机会。

诸将对李克青的想法均无异议,不管文官还是武将,都很清楚凭借坚城肯定比于清军野战更划算。

光复军的骑兵目前只有五百,而且新兵很多,能攻破襄阳完全是出奇制胜和城内守军战力不强所致。

若是荆州和武昌的清军主力来攻打,还有清军大量骑兵,出城野战只怕凶多吉少。

就在昨日,留守在刘湾村的光复军后营家眷和谷城家眷和军队全数撤进襄阳城,而且李克青命令光复军士兵在整个襄阳府城内城外征集粮草,许多富户因此遭了殃,被迫献出家中大半粮草和金银,为此丢了性命的“铁公鸡”也不在少数。

凭襄阳坚城,囤积粮草,多备滚木、礌石、多加熬制金汁,将清军火器库中的老旧鸟铳、火炮一应修复后上城。

为了鼓舞士气,李克青特意将这次攻占襄阳府所得金银犒赏有功将士,并吩咐给各营轮流放假,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

城头上光复军忙于准备各种守城器械时,襄阳城内也同样没歇着。

在守城的准备工作基本完工之后,李克青下令将俘虏的清军及城中差役、被俘的青壮中“改造”合格,通过审核的尽数充军。

对待这些清军俘虏和被俘的青壮不论是否愿意,全部剪了辫子,为保证这些人没有退路,李克青将这些新加入的清军俘虏和青壮的家眷全部充入光复军后营,随同大军一同行动。

除此之外,李克青还特地在城中设立招兵点,给予优厚待遇,其中全家管饱,每月有饷银,对于一些生活艰难,饥寒交迫的下层平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

叶文泰本就是知县出身,擅于治理地方,李克青特意任命其为襄阳知府,暂行襄阳府事。

唐延敬与汪和同分别暂时代理襄阳府同知、襄阳府通判的职责,协助叶文泰处理各项事务。

在三人管理下,整个襄阳府的各项事务倒也安排得紧紧有条,有条不紊,使得光复军不必抽调人手充任后勤。

自从升任了襄阳知府一职,叶文泰干的非常尽心尽责。

汪和同得了个襄阳通判,自己也不知道是喜还是忧,直接从举人变成了六品通判,算是跳了好几级,还免了科举。不过这官却是光复军的官,在其他人眼里根本不算正统,只能是“伪官”,未来生死未知。

不过,他本就是因“反诗”而入狱被判了死罪的囚犯,若不是李克青恐怕早就人头落地了,现在不仅能活命,还在军中做了官,救命以及知遇之恩无以为报,既然做了官,不管是“真官”也好,“伪官”也好,那就要对得起这顶官帽子。

至于到底要在襄阳府坚守多久,李克青打算最少也要三个月以上,襄阳府人口众多,要坚守三个月以上粮食可不能少。

好在,粮食这一块,因为刚刚收了夏粮,襄阳城中甚多,这么多的粮食,再加上这几月又相继从富户中收缴了不少,又从襄阳府附近的县乡收集了许多,也足够保证光复军能在襄阳府坚守半年以上。

据线报来报,这次湖广清军倾巢而出,光是正规清军绿营精锐就又两万余人,还有荆州八旗马甲三千多,湖北主力清军可谓抽调一空。

若是清军在襄阳城下碰了壁,则势必要从其他府挤出一些兵来,包括湖南的清军也有可能动身。若调其他地方的兵,则刘之协、樊学明、圣姑等境内的起义军肯定会有所查觉,最后的结果就是给其他义军钻了空子,趁机发展壮大的机会,一旦整个湖北遍地开花,那可就不得了。

因此,为了和其余义军做好配合,联络其他的起义军力量很有必要。

估计这些时日来,光复军攻克襄阳城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湖北了吧!派出的使者估摸着也到了其余各支义军首领那里了,希望他们能利用这次机会大展身手。

忽然,一个青春秀丽的脸庞出现在李克青的脑海中,自言自语道:“不知道圣姑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德安府随县县城,圣姑韩冰儿、宋之清率领的义军出其不意攻入了县城,攻占随县之后,整个鄂东北大洪山、桐柏山地区都被义军控制,无数白莲教教徒、破产农民、流民等纷纷来投,义军人数也很快发展到两万多人。

此时,在随县的一处大宅院中,圣姑韩冰儿、军师宋之清正在院内接见光复军的使者沈浩。

沈浩是李克清的亲小舅子,能言善辩,曾考取过秀才功名,且为人正


状态提示:第一百二十八章 备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