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三国之鸿鹄高飞>第一百一十四章 请太傅三思

散会,卢植刻意与郭翼并行,低声问:“太傅大人觉得大将军诛灭宦官之计如何?”

郭翼不明就里,卢植乃是名士、大儒,按理说应该支持何进的计划吧?想了想,回答道:“只要皇上应允,派一衙役即可剪除宦官。”

卢植点点头,叹息道:“老夫亦是如此想,只是大将军不听,要大动干戈。”

何进当然不会听,他作为外戚,需要与士族强强联合才能站稳脚跟。而目前士族的领头人是袁绍,他的想法是要把宦官全部诛杀,最好是让外戚带头火拼,如此一来,士族可以渔翁得利。他向何进提出的各种决策,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事在人为,我们多劝劝大将军就是。”

卢植苦笑,不再言语。郭翼笑着问:“素闻尚书通晓经学,晚辈不才,还请尚书大人指教一番,也好教育皇子之时有的放矢。”

“好。”讨论起学问,卢植立刻高兴了起来,感叹道:“昔日老夫曾说奇技淫巧不值一提,但自从太傅造纸之后,书籍广为流传,于读书人便捷不少。我两眼昏花,竹简多有不便,白纸则光亮清晰,实在是妙极。多谢太傅大人了。”

郭翼笑着说:“士农工商,各有长处。唯有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有所斩获。晚辈也不过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

“子鸿高见。”卢植改口称郭翼的字来表示亲近,沉吟道:“不知子鸿师从何处。老夫观你所作所为,皆不拘一格挥洒自由。在凉州科举取士之事,让老夫豁然开朗,不想世间竟有如此招贤纳士之法。”

郭翼很奇怪,这件事情自己没有向朝廷汇报过啊。担任凉州刺史之时,大小事务都是他直接决断,朝廷也从未派使者去打探过情况,雒阳高官怎么都知道了?

“举孝廉父别居,举茂才不知书,郡国推举之制疲敝久矣。若不更改,纵然诛灭宦官,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大汉依然衰微。”

卢植沉思起来。那日侍中杨琦将武都太守杨博的信件给朝臣看时,满座皆惊。要知道,举荐制是整个两汉选拔人才的核心制度,也是士族垄断仕途的特权制度。尽管举荐茂才也有所谓的“考试”,但不过是逢场作戏走个流程。

郭翼用科举选取工匠、小吏,还不算是伤筋动骨。若是推行全国,用于选拔官员,那么举荐制就很难维持下去。而众人都心照不宣的知道,这一新政在将来的某一天,是会必然施行的。因为它的确是比举荐更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卢植坦然道:“如今朝中议论,一派认为此制有违大汉祖制,断不可为。一派认为如今天下诗书皆出于世家、门阀,此制能扼住宦官、外戚。老夫心中亦有疑问,想请教太傅大人。”

郭翼微笑道:“尚书大人觉得此制如何?”

卢植苦笑道:“朝着文武,唯老夫觉得可行。”

郭翼道:“那尚书大人的疑问,晚辈就来解开吧。”

卢植立刻说:“第一问,举茂才亦有考试,这科举制度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无法避免。”郭翼实话实说,哪怕在现代社会,高考也每年会爆出代考、作弊的行为,公务员考试更是有散不去的黑幕疑云,科举制放到技术、资源全面落后的古代自然也无法避免黑幕、作弊。

“两害相权取其轻。虽然弊端不可避免,但就选才而言,无异更为有利。只需加强监管,谁舞弊便处置谁即可,切不可因噎废食。”

卢植肯定的点头,郭翼此话的确是不含虚假,心里也就多了一分肯定。又问道:“第二问,如何考试?考哪些经典?何人可考?”

郭翼回答道:“各地设立考试院,从县开始,层层选拔考试。考试内容则依据所需官吏来定,要农官,那就考农书。要武官,那就考兵法。至于参考条件,无论士农工商,凡十五岁以上,六十五岁以下之人皆可参考。”

“如此切不可行。”卢植立刻反驳道:“孔孟之道乃是圣人之言,岂能不考?虽然按需选才能人尽其用,但若是居心不良之徒,岂不是大害?”

“乡野之间也有贤明之人,朝堂之上也有qín_shòu食禄。人的好坏不在于饱读诗书,而在于法律奖惩。只要违法必究,执法如山,何必管他是否读过圣贤书?”

这话说完,卢植就听明白了。郭翼虽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孔孟之道无一不精,行为举止像是一个儒家君子,但他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家!希望通过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仁义圣贤之道。

“太傅所言固然有理。但大汉以孝治天下才有四百年江山稳固。暴秦以法治天下,二世而亡。有前车之鉴如此。”

郭翼反驳道:“暴秦之亡,《过秦论》早有论断,晚辈无需赘述。然西秦以关中蛮荒之地而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岂非法治天下之功绩?”

卢植道:“先汉元帝时,曾言汉家制度。太傅所言,言过其实,不足为用。”

卢植作为一代大儒,他的立场自然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他找郭翼咨询,是想找出科举制与举荐制并行的一套方案。德才兼备始终是儒家选才的最高标准。如今士族大势已成,郭翼这套理论想要实施,难度太大。

郭翼也清楚治国不能只靠一种方法,但靠科举选人,靠法治律人,的确是比士族举荐好上一个时代的方法。便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若能为大汉太平,何不一试?”

“太傅涉世未深,不通世故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四章 请太傅三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