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穿越重生>蜀汉的复兴>第三零二章 战后的余波(二)

“下官高逢,拜见太子殿下,拜见诸位上官。”

果然不出高逢所料,等他去了太子府上,发现太子、张绍、罗宪、霍弋、简单、孙刚、关索等朝堂地方巨头,以及从前线返回的霍在、罗袭等人,已经齐聚一堂了。而且看他们疲惫的神情,想来是已经商讨、争辩许久了。

“我果然就是个来听结果的。”看到这个场景,高逢不自觉的再次自嘲一笑。

雍凉到手,益州独大或者益州孤撑大汉的局面被彻底改变了。大势的剧烈变化,必然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和朝堂的重新洗牌。

虽说关彝努力的通过复兴社股份的稀释而尽最大可能的团结一批人。但是复兴社现在也就装下了几十个家族而已。从总体而言,以前蜀汉的政治生态里的四大派系,仍然还是存在的。

这四大派系里,元从或者说复兴系毫无疑问再次拥有了获取更多官位和实权的资本。而东州派已经趋于瓦解。至于剩下的两派……

对于益州籍士人们来说,他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拿下了雍凉,这个寄生殖民政权终于不用只在益州这一根大腿上吸血了。但是,在剥削会明显减轻的同时,益州对于大汉的重要性,也将无可避免的削弱。

用现在已经在家闲居的谯周的话来说就是:这几十年下来,随着荆州派、东州派老人们的逐一凋零,益州人在朝堂上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大。虽然很多官位都是有名无实的虚衔,但这么发展下去,随着荆州派、东州派的青黄不接。益州人迟早会拿到大汉朝堂上的实权。到时候的蜀汉,不管统治者再怎么不乐意,也会变成又一个东吴。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大汉拿下了雍凉。益州人苦苦熬了那么多年,眼看就要摘桃子了,结果!整个政权突然可以不用依赖益州人了。

而荆州派呢?呵呵,由于人才的青黄不接,关大司马早就不怎么待见他们了。但是以前大司马为了维持蜀汉政权不至于彻底世家化,所以还得捏着鼻子给荆州派足够的权势。但是现在呢?荆州派若是再不能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人才。毫无疑问,他们的地位将会持续弱化。

可是失去了荆襄大地的持续供养,荆州派哪里就突然能拿出那么多的人才来呢?而且按照大司马的国策,就算拿下了雍凉。短期内大汉的主攻方向也不是荆州啊。

不光他们不高兴,皇室其实也不怎么高兴。

原因当然就更简单了:你关彝已经是大司马开府录尚书事了,已经是县侯了。现在你却立下了远超诸葛丞相的功绩。该怎么封赏呢?封公吗?这一步一旦跨出,曹操、司马昭的阴影就将无可避免的遮蔽住大汉的天空啊。

对,作为刘姓皇族,我们是最希望大汉这个政权能够兴盛的。可是这有一个前提:这个政权得姓刘啊!但这么发展下去,这个政权恐怕要不了多久,他就要姓关了!

所以,别看关彝和姜维拿下了雍凉,为蜀汉彻底解决了生存危机。但对于利益即将受损的三大派系来说,他们还真的不怎么高兴。至于皇室,恐怕是惶恐多于兴奋了。

所以对于关彝来说,北伐成功的喜悦也就维持了一小会。如果他在接下来的利益分配和人事调整中没有做到最好。北伐的成功或许就是他身死族灭的起点——蜀汉政权现有的各大派系可能会前所未有的团结起来,结成反关联盟。

所以,在关彝进入长安后不久,他就派出了霍在和罗袭两人赶回成都。之后霍弋、罗宪、孙刚等人也进入成都。加上朝廷里的复兴系骨干们,大家一起在太子府里闭门商议了许久。

首先,霍在和罗袭代表关彝明确表态:我没有封公的想法,也没有进位丞相的打算。大司马这个位置我现在坐着很舒服。所以朝廷里的各路官员也都得给老子闭嘴,不要上奏章说什么大司马功劳巨大,应该封公爵以嘉赏这样的废话。说了我也不接招。

可以说,关彝的这个表态在让皇室松了一大口气的同时,也有了一个更大的难题:如何对关彝进行封赏?

有功不赏是不行的!关彝的身后可不是一个人啊。这次北伐,蜀汉前后投入兵力十三万,动员民夫超过十万。关彝得不到封赏,那下面的人怎么办?都不封赏吗?那以后谁还愿意给朝廷做事?

所以当太子刘谌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霍在和罗袭表示:大司马的意思是,重实际,轻虚名。并且趁此机会,新推出一项政策。

关彝这时候的脑袋还很清醒。而姜维呢,在达成多年夙愿之后,只觉得人生已经圆满,所求也不太多。而这次北伐的另一名统帅张翼呢,别忘了,他是益州人在军界的第一大佬。雍凉入手,益州在蜀汉内部的地位将明显下降。所以这时候张翼所求的是稳住整个益州的利益。其个人所求也不是太多。

所以,在三大统帅都统一了意见后,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具体来说,本次北伐主要将领的封赏如下:

关彝,大司马,开府,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解良侯的县侯爵位不动,但实封户数由八百户直接涨到两千户。另外其长子关复,被封为第五任汉寿亭侯,实封户数三百户。

姜维,大将军,太子太傅,平尚书事。平襄侯的爵位不变,增加其户数至两千户。其子姜素,被封为当阳亭侯(姜维以前的爵位),实封三百户。

这两个人的封赏定了,基本上本次北伐所有将士的封赏也都定


状态提示:第三零二章 战后的余波(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