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点了头。刘宰相本是自己的人,之前皇上还不愿意用。她也没有说旁的,只是沉默着。

皇上又开了口:“他们那么急于找刘宰相的原因,是因为刘宰相阴错阳差地拿了他们要交给傅家和林家的信。”

果然是两家吗?太后沉了声:“两封信内容相同吗?”

皇上回答:“这个倒没有把信送过来。只是说了,给傅家的信很翔实,给林家的信却只有几句。但是都是许之以重金的。”

太后沉默了一阵,才道:“还有别的消息吗?”

“没有了。儿臣想,若是这两封信都交了上来,金乌国得不到他们的回应,定还会派人去送信。现在两家都没有一点儿动静。这确实有些奇怪。”皇上现在在朝堂上见到这两家之人,却是比之前更和颜悦色,仿佛他们真是天朝的忠臣义士,而不是什么通敌叛国之人。

太后的目光炯炯有神地看着皇上:“上次哀家给你说的那句话,你有什么看法?”

皇上思索了片刻,然后道:“还请母后明示。”他知道母后要拿云昭容做文章,却不知道这文章该如何做。

太后站了起来,在堂里走了好几圈。蓦地,她回过头来,看着皇上:“可是若是真要行此计划,那就得让他们进京来。皇上你不怕有人捣鬼吗?”

皇上听了太后的话,撩起了自己的袍子下摆,跪了下来,对着太后道:“母后,儿臣有一请求。”

太后看着皇上如此,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才道:“你起来吧。我知道你要说什么。”

皇上却有些着急地看着太后道:“母后,儿臣知道你不愿意。可是,儿臣不能让您冒这个风险。”

太后的脸色却阴沉了下去:“是不是为了她,你什么都可以!”

皇上和太后的关系缓和了以后,还没有见过太后发这么大的火,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半晌,他低下了头,说道:“母后,儿臣不孝。”

太后的鞋子进入到了他的视线里面。她的声音里带着叹息和孤傲:“你就不怕,我把她给杀了!”

“母后!”皇上猛地抬起头来,眼睛里闪烁的全是哀痛和不相信。

太后却不为所动,转过了身,方道:“你还是先去让刘宰相试试吧。这件事,哀家需要好好地想一想。”

皇上跪在地上,只觉得寒彻骨,心底,已经是一片潮湿。

刘宰相的支言片语终于渐渐地多了起来。一会儿说是金乌国又送信,这次是放了过去的。傅家又怎么样,林家接头的人也到了。可是,皇上从来都让刘宰相按兵不动。刘宰相是派了人在里面传递讯息的。皇上手中的线索,也越来越多。

看起来,金乌国的人想和两家单独合作,不想让两家互相知道。皇上想到了这里后,不由冷笑了一声:那两窝老狐狸,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熟输熟赢,真是很难说了。

因着是打着求和的旗号,所以两国的边境线上,现在已经没有人在打仗了。两处的民众在互相走动,俨然又是一处繁荣。

希希却不知道前朝的这些变化。皇后对那些人的询问,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最后,当她把所有的人都亲问过了一遍以后,来请示太后。太后又只叫了希希去。

这几日太后对希希的态度有些淡淡的。希希很能明显地感觉出来。可是她不知道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只要自己对太后是有用的,她应该就不会对自己做什么吧。可是,若是对太后不利了。她恐怕也可以随时把自己给拉下来吧。

希希这日去了皇后的坤时宫。又上四妃九嫔都在。皇上坐在上头,看人到齐了,才说道:“本宫已经审问完了。这流言的传出,有两处。一处就是浣衣局,还有一处,是皇上的身边。今日叫众位姐妹来,就是想各位帮着拿个主意,应该怎么办?”

这个多人在场,本来就轮不到希希说话。贵妃一直未能出佛堂。因此贤妃脸色严肃地开了口:“臣妾以为,这始作俑者还是该具体地找出来。才好对症下药。”

皇上点了头,然后道:“已经问了,是浣衣局一个叫水苗的姑姑开始传的,而皇上的身边,却是一个侍卫,叫宋锦辉。”

听了这个名字,希希的嘴角微微地抿了一下。宋锦辉,倒真是淑妃的心腹啊。这件事,淑妃给自己扣屎盆子,倒是扣地功不可没啊。希希想到这里,突然说道:“宋锦辉,这个侍卫的名字倒是很耳熟。”

希希的声音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洛充仪微笑道:“梅美人倒真是认识的人多,连个侍卫也认识。本宫倒是没有听说过。”

希希却不说话,只是歪着头看向了双溶:“洛充仪娘娘倒是说笑了。不知道溶姐姐记不记得,那日那个救了孩子的侍卫。”

双溶点了点头,道:“是啊。当时梅妹妹抱着二皇子去了太后娘娘身边。回来还说娘娘要嘉奖之前那人。就打听了那人的名字,也是叫宋锦辉。”

希希很感激双溶。即使当时她没有听到那侍卫的名字,还是帮了自己一把。她的口气里有着惋惜:“本是想着是二皇子的救命恩人,结果却出了这等事。”

如昭瑗开了口:“这个世上,有很多人是会为了一些什么而改变的。即使心里没改变,但是总是有什么东西,在促使他们改变。就像臣妾以前从来没有见过淑妃娘娘穿深一点儿的红色衣裳,如今也穿一样。”

希希的目光落到了淑妃的衣裳上面,果


状态提示:第120章 点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