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36年的到来,欧洲的德国容克财团已经蠢蠢‘欲’动。
这一年德国和意大利签订了《**产国际协定》,构造出了一个‘柏林罗马轴心’,以**产为名义,开始疯狂扩充军备。
过去的十几年中,苏联尽管得到了西方国家众多的援助。但是苏联却对欧洲方面表现出了让那些资本家警惕的扩张倾向。
如1931年爆发的西班牙皇室被推翻的事件,就有苏联在背后活动,而此时的西班牙政fu也是亲苏国家。
而罗斯柴尔德财团对苏联的那种模式,绝对是怕得不行。作为一个用钱来‘操’纵国家机器的金融霸主,他们最怕什么?
最怕的当然就是苏联那种共产模式。
此前援助苏联是出于建立远东战略缓冲的目的,为了不让中华民国向欧洲继续扩张。但是事实证明,中华民国不用从陆地上向欧洲扩张,一样可以将手伸到欧洲,此时中华民国已经将手伸到非洲了。
而且让欧洲各国失望的是,中华民国和苏联的关系,好似缓和了许多。双方已经很久没有在边境上发生冲突了。
近期中华民国扩充军备,苏联也紧急扩充了军备,两国的边境地区的气氛才进展了起来,不过苏联方面很是克制,不敢在边境上挑衅中华民国,所以依旧没有发生什么冲突。
因为中华民国的崛起,罗斯柴尔德财团自然不希望看到苏联倒下,但是也不意味着愿意让苏联继续向欧洲方向扩张。所以德国和意大利打出反对共产的旗号,罗斯柴尔德财团自然没有什么反对意见。
德国的这一招,成功的骗过了罗斯柴尔德财团。
罗斯柴尔德财团一方面不希望战争的爆发,一方面又警惕苏联继续向西扩张。在这样软弱和迟疑之中,让德国人抓住了机会。
而在亚洲,中华民国依旧经营着自己的体系。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各个经济殖民地都已经有所发展,其中朝鲜和越南,因为得到的产业比较多,而且更高级一些,此时的朝鲜和越南,经济在世界上已经较发达了。其中朝鲜得到了造船业,尽管造船业不是很景气,不过朝鲜人工成本较低。越南则得到了大量的轻工业。
朝鲜和越南这一时期去汉化还未开始,成为中华民国的经济殖民地后,又继续加强了汉化,成为中华民国各个经济殖民地当中,文化和中华民国最接近的国家。朝鲜和越南的gdp产值,甚至都已经超过了英法。
当然gdp这个东西虚得很,因为越南和朝鲜的gdp当中,很多都是被中华民国分走的利益,所以越南和朝鲜人的生活水平依旧不如英法的民众。但是衣食温饱完全不是问题,而且还能经常消费一些价格较高的商品。
这样的生活水平,在世界上来说,已经能算是二流的了。
但是gdp最高的,却不是越南和朝鲜,而是日本。日本的发展要迅猛得多,一来是日本人不干活就得饿死,所以最为勤劳。
二来是中华民国不把日本人当人看,大量高污染的产业往日本丢,同时日本人工成本低,代工产业大量转移到了日本,加上日本在教育方面的底子,确实要比朝鲜和越南要好。此时的日本的gdp已经超过了朝鲜和越南,不过日本吃亏的地方在于,尽管日本的工业规模非常庞大了,但大部分都是低级的产业,附加值不高。
所以日本的gdp虽然看起来比朝鲜和越南更高,但是日本人的生活却是比朝鲜和越南人要差不少。基本上也就是温饱没问题,消费能力只有朝鲜人和越南人的一半左右。
日本能这么快的发展起来,主要也是因为能在日本人身上压榨出更多的利益,所以中华民国才把很多工业放在日本。
不过日本这看似庞大的工业当中,军工业却是一片空白,尽管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也能制造一些武器,但是没有专业的军工厂,而且就算是日后要发展军工业,也体系不全,如今的战争,打的是工业体系,能制造几种军事装备根本就不够看。
日本人被剥削得也是最惨重的,为了能继续生存,他们只能不断的劳动。
中华民国的经济殖民地基本上也就分为三大区域,一个是东北亚区域,即朝鲜和日本,这片区域的发展方向,逐渐变成为中华民国生产重工业商品的零部件,以及大量化工品等等高污染产业。
其中朝鲜得到了造船业等劳动密集型重工业,朝鲜和日本,都分配到了一批零部件制造业,中华民国将汽车、电器的那些没有什么技术‘性’的零部件分包给朝鲜和日本生产,甚至是组装都放在朝鲜和日本。
中华民国只负责制造核心的零部件,并研发新产品,商品物流渠道也是中华民国掌握,不需要朝鲜和日本‘插’手。
另外一个经济殖民地区域就是东南亚地区。
即中南半岛加上南洋诸岛,有越南、高棉、暹罗、缅甸、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文莱这几个国家。
这个区域,主要发展轻工业,以及农业。
中华民国所需的热带经济作物,在这里大量种植。在轻工业方面,主要集中在越南区域,而其他国家,也有不少轻工业,但是相比越南的轻工业规模来说就小了不少,还是以农业为主。
例如暹罗,土地被中国民族财团大量攫取,在暹罗直接建立机械化水稻生产。高棉地区,同样也开始普及机械化农业。
这片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华民国的另一个终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