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且一退?”
蒙骜又重复了一遍,语气中流露出不赞同。
所有带过兵,打过仗的将领,都知道,带兵打仗,是不能够轻易退的。
特别是在敌人气势汹汹而来。
若是这时候,气势弱的一方,退了。
这对士气来说,是影响很大的。
因而,士兵都是不怕死。
越不怕死的士兵,就越有赢得可能。
反之,若是将领带着士兵,有了先例,恐怕到时候,一旦遇到一场难打点儿的战役,士兵们便会心生退意。
所以,所有带兵打仗的将领,都不会教自家士兵退。
这会儿,尘华君却是告诉他,这场战役,他们最好“暂且一退”?
蒙骜心里面闪过一丝不赞同。
当人心中闪过对某个人做法的不赞同时,就会忍不住对这个人,提出来的匪夷所思的做法,产生猜忌。
比如现在,蒙骜觉得,尘华君的这个提议,是十分不合理的。
因而,蒙骜在不赞同之余,又忍不住猜测:
他记得,尘华君的父亲,先华太子,当初就是在魏国为质吧?
尘华君也是在魏国出生。
如今他瞧着尘华君,自从新君登基了之后,尘华君便被逼得躲到了这边关。
难不成,这两年,尘华君都只是在边关,做做样子。
其实,背地里,这尘华君,早就跟魏国的魏无忌商量好了,要借着这一次的机会,直接吞掉他们秦国的许多土地?
毕竟,尘华君虽然在边关呆了两年。
可实际上,衿衿贵贵的,啥事也没做。
事情都让他的手下去做了。
而且,尘华君什么也不做,他蒙骜还不能说啥。
因为尘华君那些手下,把事情都办得好极了,啥事也没耽搁。
四舍五入的,也就等同于尘华君把这些事情,办好了。
如今,想到这些,蒙骜心中,不由得闪过一丝疑虑:
难不成尘华君在函谷关外待的这两年,都在等着魏无忌率六国士兵来攻秦的那一刻?
尘华君听出了蒙骜语气中的不赞同。
便解释道:
“骜哥带兵打仗,应当知道故意示弱,诱敌深入的道理吧?”
蒙骜点头,道:
“知道。”
但是,蒙骜虽然面上点了头,嘴里说知道。
心里面,蒙骜却是忍不住道:
诱敌深入,又怎么能跟如今的情况相比较呢?
诱敌深入,好歹,等敌深入了之后,他们还要打敌人的呀。
但是,听尘弟刚刚那一大段话的意思,是他们只要退就完事了。
是完全不要动手的。
本来,即使是那魏无忌他们,来势汹汹。
他们秦国的好男儿,也未尝没有与之一战的能力。
何苦要不打就退,将胜利白白地让给对手呢?
尘华君见蒙骜点了头,便又道:
“骜哥只要将这一次的暂且退兵,当做示敌以弱就行了。
我们平日里的示敌以弱,是等到敌人,进了我们设置的埋伏里面,才动手。
而我们此次的退却,是在等适合我们秦国出兵的最好时机。
骜哥既然带兵多年,相比也知道:
孟子所说的:
天时地利人和。
对战争的重要性吧。”
尘华君顿了顿,接着讲道:
“如今,天时嘛,我们秦国内廷还不稳,不占;
地利,既是六国合力来攻打我们,我们便占着地利。
若是六国,打不过我们了,引我们出了函谷关了,那个地利,我们就不占了。
至于人和……
骜哥,我和咸阳城里面的两位,可算不上什么人和。
说不定,我在外面殊死作战,咸阳城里面的那两位,还巴不得我死呢。”
尘华君说到此,笑着眨了眨眼睛,却是没有看向蒙骜。
接着道:
“骜哥,你说当初我在咸阳城里面待得好好的。
那新登基的君主,跟我也不熟。
君主还有着二十多个兄弟。
边关的将军,也有好几个。
我哪里会生出什么替君主分忧的心思呢?
不过是我在咸阳城势头太大了,想来边关避避祸。”
说完,尘华君嗤笑了一声。
又道:
“那骜哥,你猜,君主当初同意我来边关,是带着怎样的心思呢?”
蒙骜被尘华君一问,便立刻想到了点什么。
一颗心不免讶异得猛地跳了一下:
秦庄王那时才刚登基。
之前势大的公子若在秦庄王登基前就死了。
所有人都清楚是秦庄王动的手。
这时候的秦庄王,是不可能再将手伸向尘华君的。
虽然,尘华君手底下的势力,同样的也是让新君眼热。
但如果秦庄王再向尘华君动了手,估计秦庄王在秦国氏族当中,就会落下一个心狠手辣的残暴名声。
一个残暴的新登基的君主,对于他以后要走的路,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为了以后能够得到更多,他秦庄王必须得忍。
但是,另一方面,刚登基的秦庄王,根基太浅了。
能够用的人,也太少了。
如果放着这样一个势大的人,在身边,并且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人的势力越来越大。
一个君主,是会睡觉也睡不安稳的。
既然如此,这个君主会怎样做呢?
当时尘华君进宫去找秦庄王主动请缨,是在私下里说的。
蒙骜并不知道。
因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