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当日里,秦庄王把尘华君派来边关,是不是想要借着诸侯的手,杀掉尘华君,从而,他秦庄王,好接手尘华君的势力呢……
而当初的吕不韦,跟着一起来到边关,或许并不是担心边关情况紧急,而是:
——想借机对尘华君下手?
蒙骜的眼睛,猛地一凝。
继而在一瞬间之后,又恢复了正常:
他们这些权势当中的事,他作为守边关的将领,自然是不应该跟着瞎掺和的。
他们蒙氏,跟白起可不同。
至少,他们蒙氏,不会做出坑杀数十万俘虏这样的事。
白起在长平之战胜利后,坑杀了赵国二十万战俘,一时震惊六国。
使得本来可以趁着其他国家不备,咬下他们一下大口肉的秦国,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因为这并不是秦昭王的主意,而是白起自作主张。
因而,秦昭王对白起的这一举动,十分的不喜。
即使是后来,白起带着兵,长驱直入,打到了赵国的邯郸城下,秦昭王也情愿撤兵:
一个是,他们秦国此时,正在风口浪尖。
白起刚坑杀了人家二十万的人,转而,马上就要灭了人家的国。
即使是白起真的灭了赵国。
可是当年齐国不也同样是带兵打到了燕国的蓟城,将燕国的王室,都赶出王宫了吗?
然而最后,齐国却是迫于其他几个国家的压力,将得到的燕国,又还给了燕国人。
他秦昭王,要吞掉赵国,吞掉了之后,就绝对不会再让人逼着自己吐出来。
而这时候,秦国,在跟赵国打了三年之后,虽然没有赵国的损耗大。
但到底也是有损耗的。
这时候,并不是灭掉赵国的最好时机。
因而,秦昭王命白起,退了兵。
若是在以前,白起还听话,是他秦昭王贴心的臣子的时候,秦昭王自是要跟白起解释一番,顺带安抚一下的。
但是,这一次,因为白起的擅自行动,使得秦昭王对白起动了怒,在下令撤兵的时候,就只给了白起一个干巴巴的命令。
白起相较于他们蒙氏来讲,到底是没有根基的外臣:
他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才能够继续得到秦昭王加诸在他身上的荣耀。
但是,他们蒙氏不需要。
他们只要安安分分地干好君主交代给他们的事情,就行了。
因而,朝廷上有什么变化,关他们什么事呢?
蒙骜想清楚了之后,便也没有再纠结秦庄王当初把尘华君,派来边关的原因。
管他什么原因呢,如果他秦庄王真的要尘华君死,他蒙骜还能抗旨,救下尘华君不成?
既然君主对这个人不喜,那他这个忠于君主的臣子,就更加要小心了。
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情感,而蒙蔽了自己的认知:
反正,作为一个在边关,当了多年将领的人。
蒙骜就是知道:
一旦打仗,就不能轻易退。
尘华君并不知道蒙骜心中所想。
因而继续说道:
“我们在不占天时与人和,占着有限的地利的情况下,跟六国的军队的对上,是很占优势的。
但是,如果我们在与六国军队打仗的时候,详装战败。
退到河内,跟六国的军队胶着着,等待时机。
这样,就能将损失减到最小。”
蒙骜听到要退到河内,本来还只是怀疑尘华君的用心。
这会儿,一听到,要退到河内,立马管他用心不用心,总之,不乐意就是了:
“不行。
若是退到河内,那岂不是这半年,我们都白打了?
赵国的三十七城,我们就要还掉三十五个。”
况且,河内后面就是函谷关。
一旦让六国的人,得了士气,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失败的秦兵,当做落水狗一样痛打。
若是他们在河内再败了,他们,不是只能退到函谷关?
那这样,又跟两年前有什么区别?
难道,他们这两年,都白打了吗?
蒙骜拒绝的态度摆得很明显。
尘华君似乎料到了蒙骜会拒绝。
依旧是笑眯眯,不急不缓的语气道:
“不是白打。
我们这一次战败失掉的土地,也不是真的失去了。
而是我们暂且将这些土地,放到六国中人的手中,暂且让他们保存着。”
见蒙骜似乎仍旧面有愤色,尘华君又解释道:
“骜哥久在边关,不知道可曾听说过,在商人间流传的一种贷钱的法子?”
蒙骜自然是知道的。
虽然他身在边关,但是,有时候,边关粮草告急,朝廷的粮草,又还没有运过来。
他们就只得自个儿想办法。
其中,他们就有向这些商人,贷过钱,买过粮。
待到粮饷拨下来,他们就将钱还给那些商人。
那些商人,对待他们,自然是不敢加价的。
但是,蒙骜也听这些商人念叨过:
如果这钱要是借给一般人,等到借钱的人再还的时候,是还要算上一些利钱的。
商人这样说,无非是想要在这乱世,军队能够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
蒙骜也并非是不懂事的人。
因而,凡是给蒙骜行过方便的人,他蒙骜,也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行一些方便。
这会儿,蒙骜听了尘华君的话,也听懂了尘华君这话背后的意思。
却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