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碧海残阳>第一百七十五章 与民争利

秦川听李雍说徐元礼在收进城的稅,有点奇怪,夏收不错,徐元礼不会这么缺钱吧。

“大人,其实这事还是跟我们有关,回营后老崔也会向大人禀报此事的,而且徐大人怕是也找你说起的。”李雍开始简要的介绍起来。

秦川一边听李雍说一边接着驱马出了城门,他吃惊地发现东门外原来的难民营,俨然已经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集镇,大道的两旁搭满了棚屋,甚至还有些砖木的房屋正在修建,路上人来人往的就像在赶集,这个临时集镇向城外一直延伸到新建的那个堡垒旁。

李雍说道,原来秦川走后,老崔要忙着修城堡、管部队,同时自己也太不懂经营之术,就让李雍来管供销社的事,而李雍正挂着保民军屯田使的官衔,有经营筹措军资军需之责。李雍家中本来就有经营的门路,还有许多掌柜和伙计,与老崔、尹佳慧商量之后,又写信报于秦川批准,李雍就把自家的生意和保民军的生意合二为一了,保民军占八成份子,他占两成,实际上本金大半都是他出的,当然,保民军的粮食可由他来经营,这也是笔极大的本钱。

李雍的眼光没有盯在城里,城里他是有两间铺面,一家当铺、一见粮铺,但城里的竞争十分激烈,各商家都经营多年了,很难再打开局面。他盯住了城外的一两万难民,这些难民没什么钱,有钱的都进城了,但有人、有力气,晋州城要加固城防、要修堡垒,更重要的是官军和保民军还要大量招募士兵和民夫。官府已经不再施粥了,不管是征兵还是找人干活,给的要么是铜钱,要么是粮食。另外,城里的宅院、作坊、商铺也要用仆人和伙计,但很多难民们都不想卖身当奴仆,他们还幻想着将来能够回到家乡去,结果大量难民是被雇佣而不是被买断进城去干活的,他们到了晚上还是要出城与家人一起居住的,他们要么带回来钱,要么带回来粮食。

难民们有了钱,自然就要吃饭穿衣住房,而进城是要收入城费的,难民们一般没事是不会进城,于是配套的产业就在城外的难民营中形成了,路边摊不久就变成了棚屋搭建的铺面,粮店、杂货店、饭馆、医馆、中介等等,一个接一个的开张了,难民们睡觉的窝篷也逐渐变成了木板或竹排搭建的草顶房,难民营居然朝着集镇的方向进化发展。同时难民营中不少妇女都在从事娱乐行业,城里许多中低端人士和兵士,只要有钱都会抽空跑出城外来消费一番,这也使得难民营更是因为娼盛而繁荣起来。

李雍凭着保民军的招牌,迅速占据了城门外大道两旁的不少地方,用竹排和木板搭起铺面来,售卖粮食、布料和药材等一些生活的必需品,价格比城里低,不怕没人买。同时城外的人还能省下进城费,生意立即兴隆起来,于是与李雍关系不错的那些城外的地主士绅们也跑来开店设铺的,不久城外的这片地方就像城内大街一样繁华热闹起来。

对于粮食,李雍预计今年是个丰收年,而且他在保民军中,自然也知道东边的倭寇无力西犯,夏收过后,麦子一准降价,于是就干脆把军中和家中的大部分存粮都拿出来卖,而且价格压得比城里稍低,同时还收购晋州乡间的陈粮,向周边产粮不多的沿海地方批发倾销。而许多百姓和商家,却都以为现在正值战乱时期,倭寇随时都有可能打来,粮食是第一重要,于是有钱的都大量购进粮食来储存起,李雍很快就把陈粮处理完了。

结果等到夏收时,倭寇果然没有打来,收获的粮食堆积如山,仓库里再放不下,反倒成了累赘。夏收一完倭寇却又来打宜宁了,人们又开始担心起倭寇打来时带不走粮食,于是粮价果如李雍所料大垮,李雍再大量低价购进新粮填补库存。

同时,李雍用陈粮从各地换回来布匹、药材和其它生活物质,提供给晋州城外那些搭建起简陋房舍而家徒四壁的难民们,让他们用这些东西把临时的家稍微充实一下,价格当然还是比城里便宜。于是他就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和他那些地主绅士朋友们一起垄断了城外难民营的市场供应,这个市场虽然没有城里的购买力大,但难民的人口却不少,总共有一两万人,和晋州城里的居民差不多,市场潜力还是非常大的。

城里的商家觉得李雍他们吃了独食,更气人的是,李雍卖的粮食和用品不仅比城里便宜,还经常以保民军购买军需的名义到他们的商铺来强行采购一些商品,给的是很低的批发价,然后除了军用外还拿出一些在城外去加价买,但卖价却比城里要低。结果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跑出去购买,甚至一些流动商贩跑城外去进货,再进城来贩卖,赚一点小小的差价,又挤占了一点市场份额,让城里商家的生意日渐萧条。

城里的商家们找上门去理论,却被告知是保民军在筹备抗战物质,谁敢抗拒就是破坏抗战。商家们想联合起来涨价断供,然而李雍却通过保民军设在各路口的哨卡,控制了进出晋州商路,而且还和城外的地主士绅一起,把控了晋州城的粮食供应,这军队和土豪士绅勾结起来,又岂是城里那些商家所能抗衡的。最后商家们没法,就把事情闹到了李泰那里去,毕竟李泰是收了他们干股的,亏损的钱他也有份。

另外他们还拿保民军擅自发行军票,有违国家法度来说事,现在城里城外,军票已经遍地开花了。保民军用军票发军饷,起初被士兵们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五章 与民争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