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儒到来,静候匈奴

“原来如此,看来,某来巧了。”

听完李傕的叙述,项明感叹道,玉门关失守,这样一来他们也不必修整之后再动身,直接在阳关等待匈奴大军的到来便好。

他并不认为玉门关失守是一件什么大事,在他的计划中,最坏的情况便是玉门关和阳关同时失守,自己只能凭借武威郡县与匈奴进行拉锯式的战斗,从而拖延时间。

没想到,李儒与马腾竟然还真的守住了玉门关,拖到了自己的到来,有了自己的加入,再加上完全不逊于玉门关的雄关,绝对会给这场战争增添一个不小的变数。

二人丢关败退,看似是未尽职责,败军之将,但实际不然,换作是项明,也会如此选择。

连日的作战,让玉门关中守备资源已经接近枯竭,箭矢都不够三日的量,再想抵挡匈奴骑兵,就只能用血肉去冲撞敌军的战马。

那样一来,汉军剩下的力量绝对会少得可怜,同时,也完全避免不了玉门关沦陷的结果。

与其拼尽全部力量,倒不如战略性后撤,保留自己的有生力量,等待战局出现变故。

从古至今,战事便是如此,实力差距决定的永远只是获胜的概率,那些变数永远是反败为胜者的救命稻草。

当然,若是实力差距太过悬殊,出现变数的可能也会变小,纵使身处绝境,李儒与马腾还在努力拼搏,希望能够抓住那难得可贵的变数。

对于李儒,项明也是由一开始的不屑转变了态度。

原本项明以为,李儒最多算是以鸠杀少帝而扬名青史,自身的能力其实也就算普通,但经过这一仗,他便明白李儒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他并没有想到铁木真会在这个时候决定攻城,但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铁木真也是一方雄主,天气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出兵本就是兵家大忌,就算项明自己,也不会想到对方会突然出兵。

李儒虽然没有料到敌军动向,但却也早作准备,可想而知,倘若没有提前挖好的深沟大坑,玉门关便会在顷刻之间沦陷在匈奴铁蹄之下,剩余的汉军守军乃至李儒马腾能否全身而退,都在两说之间。

无心算有心,竟然连成吉思汗都在李儒手上吃了一个不小的亏。

不论其他,就冲这份远见,他能够在董卓麾下压制贾诩便不是没有原因的。

项明再次端正了自己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态度,这个时代大贤大良如过江之鲫,虽然自己拥有无可匹敌的力量,但稍有不慎便有可能会被人算计。

“看来,麾下还是要寻找一名可用的谋士啊……”

同李傕道别,离开议事厅,项明不禁喃喃,虽说周瑜也有做一名顶级谋士的潜质,但一来是他太过年少,二来则是那样太过浪费,以周瑜的潜能,是应该像韩言那样,能够镇守一方的存在,仅仅用于谋士有些屈才。

自己麾下绝对不缺可以统帅全军的帅才,而凭借自己对于历史的把控,未来的将才也绝对不会缺少,唯一差的,便是智力超绝的谋士。

项明的担忧主要体现在对于谋士的把控,一来,这个时代有头有脸的名谋都几乎有着专属于自己的一个圈子,就算出山,首选也绝对不会是自己。

二来便是乱入到这个时代的其他谋士,除了现在大概率被秦正收入囊下的管忠,其他人还迟迟没有消息。

徐世勣确实不错,可对方身处幽州,又和李密沆瀣一气,自己就算有心招纳,也没有机会。

谋士与武将还有所差别,相较于直来直往,易于招募的武将,谋士更多讲究自己择主,若对方不想投靠,就算是三顾茅庐,也未必成行。

项明突然有一种发布聚贤帖的冲动,但仔细想了想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在此时广纳人才,未必会取得成效不说,反倒会引得天子怀疑,让自己这两年努力在对方心中筑起的形象崩塌,最后得不偿失。

“也罢,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项明并没有回到军营休息,而是扛着天龙破城戟,来到了阳关高高的城头之上,极目远眺,入眼却是一片苍白。

城头只有寥寥数十名巡逻士兵,李傕显然便没有李儒那样的忧患意识,知晓前方有玉门关作为屏障,在守军方面便是尽量简单。

的确,这样能够保存其余士卒的战斗力,可若是匈奴骑兵一边进攻玉门关,一边绕过玉门关进攻阳关,则阳关危矣。

幸好,铁木真此前并没有真的打算突袭破关,否则现在整个凉州都会陷入匈奴铁蹄之下。

项明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练起戟法,这两年以来,虽然经常教导孙策,可项明自己却并不怎么出手,一身武艺只能说保持了两年前的状态,并没有什么太大提高。

不过,项明也不是没有一点进步,他在教导孙策的同时,自己也经过思考,将单手十八挑进行了改进,更加适合当下这个时代。

此前急于行军,没有时间恢复天龙破城戟带给自己的手感,如今得了半日清闲,自然是要练习一番。

项明一直练了两个时辰,从正午一直练到黄昏,忽然听到城外呼呼啦啦极为混乱,登上城头一看,一支旗号不整的部队已经来到了阳关城下。

这支部队自然就是李儒马腾所率领的玉门关守军,自从撤出玉门关以后,因为害怕匈奴马力迅疾从背后追上,故而日夜兼程,在短短一天的时间内便回到了阳关城下。

大概统计了一下城下的兵力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七章 李儒到来,静候匈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