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项明还是以绝对光明的前路和设身处地的态度打动了墨家众人,让渚昭与金煌两人当即决定投效在他的麾下。
这样一来,项明对于未来的规划更加具体,他并没有让二人留在历阳,而是让他们分散开去,等待时机聚集力量。
在现在这个时候,大肆收纳人才,甚至组建工家都是天方夜谭,儒家权势犹在,倘若真的肆无忌惮,必将受到儒家的强势打压。
但虽不能创立工家,但暗暗整合天下工匠还是在可以行动的范围之内,金煌便打算趁天下未乱之际,带着项明尚未完成的《工典》,前往天下有名的大工匠处,劝说对方加入未来的工家。
那些大工匠,虽不成学派,但各个都有至少数十名弟子存在,同官家的关系也算融洽,虽不能说是地方世家,却也在当地郡县有着些许名望。
倘若能够得到其中大部分人的支持,那工家的传立将直接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而已,至于那些工匠能否同意加入,还是要看金煌的游说是否奏效。
项明也没有让他留下工匠之才帮助自己完善《工典》,因为《工典》不似其他典籍,纯粹理论的第一部分是超越时代千年的知识,除项明外无人可知。
第二部分也是如此,加入后世的制度与制式,倘若让他人编写,则会搞得乱七八糟。
严格来说,第三部分的内容是没有限度的,理论上,任何超越当下水平的,按照第二部分制式设计的工具机械机构,都可以加入《工典》。
项明虽有这方面的知识,但他毕竟只是一介凡人,脑海中绝对没有整个工业化机械的框架,还是需要工家众人不断探索发展。
这一部分,并不是某些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完整的工家集思广益,甚至是前卜后继,才有希望完善工业体系,只有寥寥数人,是不可能完善《工典》的。
就这个方面来说,有人协助与无人协助差别不大,所以项明拒绝了金煌的提议,打算独自书写,等对方按照自己的规划建立工家之后,再将这项工作完全交付给对方。
至于渚昭,项明也交付给他一个任务,就是整顿天下游侠,将那些心怀侠义的游侠与打着游侠旗号行盗贼之事的人分离开来,进行收纳与清扫,为游侠转换身份奠定基础。
渚昭行事倒不需要遮遮掩掩,游侠本就是独立于寻常社会体系之外的一种因素,倘若按后世的话来说,便是江湖。
江湖与朝堂泾渭分明,而且并不相通,就算渚昭在各州翻天覆地,知晓之人也是少数。
况且渚昭此举看起来是为了安定天下混乱的局势,即便儒家乃至于朝堂知晓,在游侠形成一股威胁到儒家的势力之前,也不会采取抵制措施。
此时,正是墨家高速发展的最佳时期,等到天下大乱,再容纳游侠就不是那么方便了。
到了那时,不但要防止敌对势力的细作加入,还要面临着一些游侠想要从军的可能。
不过,倘若真的到了那种地步,项明完全可以将地方城卫军进行编制,其中精壮编入正规军队,而其中稍老弱之人,也不需要加入墨家,同样可以在墨家的管辖之下进行执法的工作。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项明同两人又交谈过几次,在言语之间透露了一些需要对方知晓的信息,同时坚定了两人的信心。
在两人离开之后,项明又恢复了此前的状态,无非是处理处理政务,腾出时间继续书写《工典》,同时等待着其他百家势力的到来。
等待的时间是极为漫长的,整个春天几乎过去,项明也没有等到其他百家前来试探,这也让他对百家的现状产生了怀疑。
虽然说百家只是虚数,但十数家学派有所传承却是事实,而如今他只知道儒,墨,名,兵,法,农,道等寥寥几家学派的消息,还有许多学派渺无音讯。
项明甚至怀疑,这些学派传承是否在数百年时光之中就此断绝。
这些学派同样是他规划的重要部分,比如杂家,倘若没有杂家居中调和,单凭项明自己,恐怕难以使得这个体系完美运转。
不过,项明思索一番,也算是释然。
一来,他并不能确定这些学派是彻底断绝还是避世,倘若避世不出,等到天下大乱之际,必定会有优秀子弟出现在世人眼前,到那时便可知晓。
如同纵横家,其在战国时期就极为神秘,善左右逢源,合纵连横,谋划乱世。
纵使他们没有野心,也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是否在谋划些什么,但所有想要一探究竟的人,最终却是无功而返。
如此神秘莫测的学派,项明虽然敢用,但也不得不防备对方有所谋划。况且在他的规划中,在结束乱世之后的体系中,是没有纵横家的位置的。
这并非卸磨杀驴,而是其学说使然,纵横家所擅,是合纵连横于诸国之间,善于调整各方势力的牵制,来印证自身的存在价值,算是战国时期的特殊产物。
而自大秦完成大一统以来,纵横家便没有了以往的效力,只能回归山野,不复出焉。
尽管在接下来的乱世之中很有可能重演战国乱局,但项明相信纵横家自己也知晓,有了大秦一统起头,任何乱世终将以统一告终,他们存在的意义将被无限削弱。
项明甚至想象不到纵横家传人站在自己面前的场景。
就算退一步说,这些在规划之中对他有用的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