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纳壮勇十七人,为下邳许程……泰山石宇……纳文士廿三人,为陈留田景……会稽刘基……”
顾雍整理的名录包括来投者姓名,身世,年龄,从师等诸多要素,这也是项明特意强调的。
他并不公开招揽人才,但遇到人才来投亦照单全收,也并不在乎是否有人荐举,其人身世如何,唯才是用尔。
他所重视的不是出身,而在于学识与能力,只要有足够能力,便会不拘一格。
不过,这都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对方必须详细登记身份来历,以便自己派人核实。
这并不是防止他人渗透的手段,项明此时名望太盛,树大招风,身边必定会有一些其他官员甚至刘宏派来的细作,源源不断,防不胜防。
所以,项明根本就没有防止他们渗透的意思,甚至还要故意透露一些情报。目的便是要做到心知肚明,以防一时不察,被对方透露关键的信息。
基本上,武夫倒还不易察觉,但文士的来历,很容易便能查出马脚。
天下名士本就不多,教出的弟子虽说不少,却也都不是默默无名,充其量,是未被荐举而筛选下来的平平者。
这些人才主动投靠,项明也不好拒绝,只不过不会安排他们做什么重要的事情。
一批又一批的“寻常人才”被录用,让他渐渐对此事没有了感觉,粗略看过这份名录之后,便要放下。
当他刚准备放手之时,一个名字突如其来地闯入他的脑海,让他猛然一愣,随即重新抓起名录,目光来回扫视。
“这里!”
他很快便看到了那个吸引眼球的名字,目光瞬间聚集在名录的下半部分,认真地看着此人的来历。
“会稽刘基,年三十五,寒门学子,师从汪顼……”
“会是那个他想像中的刘基么?那个汪顼又是何人?”
项明的呼吸不由得加重了几分,从黄巾之乱起,他便急需一名能够为他出谋划策的顶级智囊,也曾派人寻访,想要找到与历史中那些冬名之人,可惜全部都是无功而返。
他麾下不缺猛将,甚至他自己就是天下第一,他所迫切需要的,是一名在未来既可以协助自己规划天下,又可以在帅帐中运筹帷幄,还能够在乱世中算计敌人。
纵观全史,这样的人才也不多见,目前为止有两人出世,一人此刻在秦正麾下,一人下落不明,但很有可能是曹操的阶下之囚。
而如果这个刘基不是同名,那么便是他心心念念的第三人。
刘基之名,后世之人绝对不会陌生。是协助朱元璋定鼎大明天下,比肩诸葛,甚至被后人神话的一名顶级谋士。
后世但凡有讲述玄学之书,多半会扯上诸葛与刘基,称其二人能掐会算,只手反覆天下风云,智多近妖……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但项明并不相信这些,在他看来,与其虚头巴脑地关注什么风水堪舆,倒不如以绝对科学的态度发展自身势力,毕竟玄学再妙,也绝不可能涵盖当下发生的一切,与其说算来算去,还不如实际行动来的重要。
他所看重的,是刘基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谋划能力。
朱元璋为何能以乞丐之身夺天子之位,除了其顺应时代大势的主要原因,刘基的谋划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这一部分,甚至比起任何开国大将,都要重要得多。
毫不夸张地说,明朝开国之功,刘基至少占据三成以上。
但那些成就毕竟只是原本的历史,至于眼下这个刘基如何,是否真的是他以为的那个刘基,就算是,有没有另一个刘基的能力,都没有答案。
不过,好歹是一个机会,因此项明还是决定,即刻见见这个此人。
得知项明想法之后,顾雍也是一愣,因为自家主公从来就没有在乎过收纳的这些人才,每次递上名录只是例行公事罢了,而此次竟然指名道姓要见见这个刘基,不禁勾起了他心中的好奇。
他想要见识见识,此人有什么出众的地方,能被项明所青睐。
带着心中的疑问,他来到了刺史部旁安置人才之处,见到了这个名为刘基之人。
有些人,第一眼看过去便知其与众不同,在顾雍看来,刘基便是这样一人。
对方身材不高,也较为瘦削,面色略带苍白,颔下三寸须髯。
特别是对方的眼睛,双眼微眯,但在那一道缝隙之中,闪烁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光芒。
总之,顾雍一见刘基,便知其与其他人不同。
但令他疑惑的是,自己对此人竟然没有一点印象。
对于文士的选拔问询,顾雍是全程在场的,他自诩眼力不差,倘若见过此人必定有些印象,但自己搜遍了记忆,才发现毫无印象。
“某可曾见过先生?”
他试探着开口。
“不曾。”
想不到,对方给出了一个令他惊讶的答案。
“那先生如何来此的?”
顾雍还想要继续追问。
“长史前来寻基,有何吩咐?”
令顾雍没想到的是,刘基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出言问询他来此的目的。
“请先生如实回答,否则某不能告知。”
在经历公孙常一事之后,顾雍对于刺史部的防范也开始有了一些不信任,他固然知道项明是天下第一的武将,但暗箭难防,他作为刺史部长史,至少要确认出入之人没有威胁。
“走吧。”
谁知道,刘基还是没有回答,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