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三百八十八章 李旷扬名,突发变故

对于李旷的表现,刘辩极为满意。

李旷并未将作战计划提前吐露,他也没有料到对方能够当机立断,在一夜之间改变雒阳城内的局势,可以说,现在的雒阳已经尽在天子掌握。

至于态度不甚明朗的袁绍,此刻已经算不得是一个威胁。

当然,昨夜李旷也试图控制袁绍,但得知消息的袁绍连夜出城,躲藏在西园军营之中,李旷也无暇去出城追击对方。

更何况,袁家虽然有隐隐支持何进的态度,但自始至终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动用家族力量插手此事,一切行动都可以推到袁绍头上。

这样一来,就算是刘辩,也没有理由刁难袁家,加上其传承百年所沉淀下来的庞大人脉,或许刘辩有一天会对袁家出手,但绝对不会是现在。

如果说,何进代表了朝堂上的武官势力,那么袁家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文官势力,当朝三公虽无袁姓,却有其二曾是袁家门生。

倘若在这个时间点接连动摇何进与袁家两大势力,那么朝堂之上文武群臣都要洗牌,这便不是安定不安定的问题,甚至可以算得上是颠覆朝堂。

如此风险太大,刘辩不会冒这个风险。

甚至于,在此次事件扮演了重要角色的袁绍,刘辩也不打算对其加以追究,权当做是卖给袁家一个面子,对其起到安抚作用。

于是,李旷并未在袁府门前停留太久,随即转向对其他何进残党进行清缴。

李旷的能力,完完全全地在这次行动中体现了出来。在战斗之中,因其鬼神莫测的箭术,加上勇猛无比的枪法,李旷之命传遍整个雒阳,在士兵之中被称作“小李广”。

这和花荣那个纯属自封的名号不同,尽管对方也在战场之上打出了明堂,但那个名号根本得不到认可。

但李旷的情况截然不同,至少,他作为天子的贴身侍卫,一战成名,因而这个名号被许多人所认同。

当然,身居宫中的刘辩尚未听说这个名号,否则,看着眼前这个同记忆中相差无几的面孔,他的内心还不一定升起什么念头。

他此刻想的,是应当如何对李旷进行封赏,最好能够直接让对方获得这次朝堂洗牌的好处,尽可能地将其捧到高位上去。

虽然刘辩也想力排众议让李旷接替何进留下的空缺,但这并非他一人所能够决定的。

归根结底,李旷虽崭露头角,但他身上的功绩还是太少,若予以过高职位,恐难服众。

虽然刘辩在某些意义上并不在乎他人目光,但作为天子,他不得不顾及其他朝臣的想法,否则,朝堂将无从运作。

若所有事到此告一段落,他便只能在尽量不触碰到朝臣底线的情况下,尽可能高地提高李旷的官职,但最多也只能当个城门校尉这样的官职罢了。

在外人来看,一千五百石俸禄的城门校尉已经算是仅次于三公九卿一类两千石俸禄的官职,但事实上,城门校尉在朝堂之上不过位列最末一排,与其说毫无话语权,还不如说聊胜于无。

不过,倘若李旷能够寻找机会屡立奇功,刘辩也不会吝啬何进那样的权势,毕竟在他看来,李旷是可以完全相信的臣子。

当然,所有的想法都是建立在此事到此为止的程度,刘辩还不至于糊涂到忘记董卓的存在,于是,他对着李旷下令道:

“整合何进残党遗留下的军伍,将其打散,重新编制。同时掌控雒阳城门,将其封闭,至少等到局势明朗之前,再行开启。”

“另外,派出探马探查董卓动向,务必要提前做好准备,毕竟不能将希望全部寄托于曹操身上……”

雒阳城内局势趋于稳定,刘辩也恢复了那种尽在掌握的架势,一道道命令如连珠一般从口中说出,将当下局势逐一进行分析,同时点明了最佳的应对手段。

相对而言,李旷只需要按照天子之命完成自己的任务,便有机会完全解决这次事件。

同时,意味着自己等人的安危终于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张让看着口若悬河的刘辩,心中这样想道。

仿佛正是因为这次何进之乱,让天子近乎呈现了一种脱胎换骨的成长,至少在他看来便是如此。

他现在隐隐觉得,眼前之人在能力上,已经超越了先帝,似乎已经是当了许多年的天子。

但事实上对方才继位不到两个月。

天佑大汉,能在接连发生内忧外患,如此动荡的情况之下,得到了这么一位英明天子,未来可期,大汉可期。

张让的内心不禁产生了一些许久未能有过的热血。

然而,正当张让对大汉未来盛况浮想联翩之际,刚刚离开的李旷又折返了回来,同时,面部表情变得无比阴沉。

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一名诚惶诚恐,慌乱中又带有一丝狼狈的士兵。

“又有何事?”

刘辩正在批改这几日由于雒阳混乱被耽搁的少许奏折,其中有不少是各州刺史发来禀报的日常情况,不得不看。

作为天子,需要时常了解天下动态,而各州刺史所报的也不是什么家长里短,其中蕴含着当今天下的情势。

在黄巾之乱前,天子是不会批复这种奏书的,最多转交于朝臣手中。

因为部分朝臣的玩忽职守,使得朝堂错过了太平道发展的动向情况,因而积少成多,才酿成那场险些危祸了大汉的起义。

所以从那以后,天子便要及时对各地刺史呈上的奏书加以批复,以了解


状态提示:第三百八十八章 李旷扬名,突发变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