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楚史乱国志>第五百零三章 进军虎牢,危机之至

最终,他们还是没能商讨出一个进攻虎牢的有效方案,只得暂时搁置商议,或许,只有堂堂正正地战上一场,才能够解决虎牢关的问题。

眼下时间尚且充裕,方攻克成皋,倒是没有必要立即朝虎牢方向进军。

战争虽然紧迫,却也应张弛有度,特别是在经过了连番的战斗之后,大军需要一两日时间进行休息整顿,以求达到巅峰状态。

固然,有时兵贵神速,宁可稍稍放弃士兵的状态,也要抢占先机;但还有些时候,需要以逸待劳,才能取得最佳的战果。

联军便在一片加餐后的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这大获全胜的一天,次日,项明仍旧将大军留在营地之中,而他则率领众将,带了一万士兵,进入成皋并接管了下来。

原成皋县令虽为汉臣,遵从的却是董卓的命令,且与鲜卑人同流合污,因此被昨日入城的胡程斩下了首级,挂在县衙门口,向百姓展示与异族狼狈为奸的后果。

胡程离任不过两年,城中的大部分百姓还记得他为成皋城做出的贡献,倒是对他的举动拍手称善。

同时,对于联军入城,并没有产生什么反感情绪。

百姓的想法是极为单纯的,他们不在乎坐在皇位之上的究竟是正统刘辩还是另立的刘协,只要不对他们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他们便不会在意。

但很显然,鲜卑在成皋城中之时并不得人心。

固然,在于董卓合作的前提下,他们不会在成皋城内烧杀抢掠,但他们毕竟是弱肉强食的蛮夷之族,说训练有素也是相对而言。

在他们驻守成皋的这些天中,对于百姓的骚扰劫掠不在少数,只不过碍于异族凶恶,加上鲜卑士兵拓跋宏的管束之下并未做得太过,导致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衡量再三,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

于是,对于驱逐鲜卑的联军,百姓的态度是积极的,不说杀鸡宰羊犒赏三军,最起码也不会因联军的入城而多生阻挠。

更不要说,胡程有力地安抚了他们其中一些人的不安情绪,

项明入驻成皋县衙之后,并没有改变成皋城原有的官员结构,既然罪首已经服诛,他也没有必要再去牵连其他官员,只是少作警告,便一带而过。

为了防止成皋再生祸端,项明与胡程商议许久,最终决定将胡程留在成皋,同时留下五百精锐士卒。

这样,既可以保证对方有充足的力量镇压城内心怀鬼胎之人,也不甚影响大军实力,或许无法抵御敌军的进攻,但在现在这个阶段,项明不相信还有一路敌军能够分出兵力来进攻成皋。

就像荥阳一样,虽奋力攻克,却也只留了一千士兵驻守,非是他不愿留下更多,而是不能。

特别是攻克虎牢的战争,或许每一百人都是获胜的一记筹码,他更需要无比谨慎,妥善安排,才能确保战争的胜利。

在接下来的两日时间之内,联军没有任何行动,只是日常操练以及调整状态,保持那日大胜之后的鼎盛士气。

当然,项明也派人将被孙坚烧毁的成皋城门重新修复,也是他为成皋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两日之后,项明下令拔寨,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朝着虎牢方向进军。

只不过,未等大军赶到虎牢关,却从后方传来了一个坏消息。

尽管独孤信的驰援因拓跋宏战败未能成效,但对方显然也是熟读兵法之人,于是乎,在离开虎牢关的同时,便分兵两路,一路驰援成皋,而另一路则反渡汜水朝着项明等人来时的方向行进。

这一路鲜卑士兵人数不多,充其量也就一万多人,正是因为如此,才能够避开项明铺设的层层探马眼线,在联军后方翻云覆雨。

他们并没有进攻已经被联军攻克的城池,而是广泛搜寻之下,找到了袁术派来的运粮部队,从中进行拦截。

截断粮道,是历代战争之中极富奇效的一招,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军粮是维系军队战斗力的根本保障,可以说是作战之时的第一要务。

不止是军队,就连寻常百姓家中若是断粮,也等同于是灭顶之灾,若不能及时借粮或是依托救济,饿死就是常事。

士兵们需要进行战斗,对于粮草的消耗比寻常百姓更高,没了粮草,他们便会丧失战斗力。

不止是身体上的饥饿,还有精神上的恐慌。怕就怕将士们得到粮道被劫的消息之后,人心惶惶,战斗力下降还在其次,一旦发生混乱,恐怕就会被敌人趁机击溃。

有史以来,在大规模作战之中,只要有一方截断了敌军的粮道,便意味着抢占了战争的先机,胜利的战果近在咫尺,几乎就是唾手可得。

双方投入兵力越多,截断粮道的损害便越是明显,像项明这样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绝不在少数,真要是断了粮草,甚至都不是撤军能够解决的问题。

因算计敌军成功而带来的兴奋之感一扫而空,虽然现在军中还有不少粮草,但坚持数日已经是极限,根本支撑不到攻克虎牢关的时候。

面对如此严峻的麻烦,项明却没有选择召集众将进行商议,原因也非常简单,是因为这种情况几乎可以说是无解。

粮草问题与战斗力无关,即便是麾下武将再过勇猛,谋士再过睿智,也没有办法无中生有,凭空变出粮草。

或许有应对之法,但也绝对会是千篇一律。

更多人知晓这个消息,便意味着更容易泄露,为了大局考虑,项明还是决定暂时


状态提示:第五百零三章 进军虎牢,危机之至--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