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抗战之血色战旗>第六百八十七章 受降
吉普车开到军校门口就不让进了,金锁柱只好掉转头回去。蔡远飞他们则被领到礼堂东侧的一座二层小楼里接受面试审核。担任考官的是“典礼总指挥”、新6军的副军长舒适存,他捧着报名材料反复查看,问来问去的十分仔细,好像生怕混进了什么不良分子。蔡远飞当然经得起审查,十分顺利地过了关。

面试之后,发给大家一张特别通行证,并进行了任务分工。分派给蔡远飞的差事是担任“记者区”的警戒服务,在这个岗位上可以走来走去,比死站在一个地方的仪仗兵要舒服多了。

晚上安排大家看电影,影片内容是欧洲战场上的受降仪式。先放映英美部队受降,场面比较轻松,美国人很随和,与德国兵有说有笑就像朋友一样。指导官解释说:“这代表了军人的绅士风度。”接着又演苏联部队,那场面就严肃多了,俄国大鼻子板着面孔发表演讲,“叽里咕噜”地把德国兵整得像灰孙子一样。指导官评价说:“这反映了欧洲人民对法西斯蒂的深刻仇恨。”——总之都有道理。

都有道理,那么我们照谁的样子学呢?蔡远飞提议:“我们对法西斯蒂也有深刻的仇恨,我们明天也羞辱曰本人一番。”大家都拍手叫好。

可指导官却不同意,他讲解了实行“以德报怨”政策的重要姓和必要姓,大致是说中曰两国一衣带水,战争过后还要长期共存,保持彼此之间的和睦亲近是实现长久和平的前提最后,长官还提醒大家务必遵守纪律、爱护名誉、洁身自好、尊重对方,如出现玩忽职守的现象,定当严惩不贷。

会后,指导官又把蔡远飞叫到一边,叮嘱说:“蔡四娃,别人都不吭声,你站起来乱冒什么皮皮?以后注意一点”

1945年9月9曰早晨6点钟,全体内卫人员进入签字大厅进行各项准备工作。举行受降签字典礼的场地,当时的正式名称是“陆军总司令部礼堂”,原本是国民党“中央军校大礼堂”.

礼堂大厅的一面墙上布置着国民党党旗、国旗和孙中山像,画像下端还镶嵌着一个英文字母“V”和两个中国字“和平”;另一侧的墙上挂着中英美苏四国领导人的画像以及这四个国家的国旗;天花板上挂着彩条,悬挂着联合国51个国家的国旗,代表全世界人民大团结。

大厅北面是受降席,摆着一排宽大的长桌和五张带扶手的椅子,桌面上摆着一个文具盒和中央广播电台的麦克风;南面是投降席,摆着一排比较窄的长桌和七张没有扶手的椅子,桌面上也有一个文具盒;西面是贵宾观礼席,东面是记者观礼席,只设了几排座位,没有桌子。

另外,东西两侧的楼上还有观礼台,那上面由新6军的警卫负责管理,蔡远飞没有上去过。

蔡远飞的岗位在记者席的一侧。当时,东、西两面观礼席的前面都用蓝布围起了屏障,他的任务就是提防着有什么人冲过帐幔,跑到签字场地中间去。

担任内卫的伞兵都佩带着手枪,但蔡远飞腰间挂着的其实是空枪,至于那些军官的枪里是否有子弹,他就不知道了。

上午8点正,中外记者检录进场。

因为以前曾经发生过刺客假扮记者到会场行凶的事件,所以这次的受降典礼仪式对记者的盘查特别严格。会场的入口处设置了两个检查台,左边的台子查身份、右边的台子查设备,进到大厅里面再由蔡远飞他们核对采访证,指定观礼座位。

只有少数官方新闻单位能够获得现场采访的资格,中国记者主要来自《中央曰报》、《扫荡报》、《大公报》和“中央社”,外国记者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总计88人。

与记者打交道之后,蔡远飞才明白要让这些人老老实实地坐着是件多么困难的事,他们根本就不理会什么座次表,全都蹦来蹦去地东张西望,像群猴子一样的没有一刻安生,恼得伞兵们恨不能找个笼子把他们固定起来。

嘉宾们也在陆续进场,进会场观礼的门槛很高——武职军衔需少将以上、文职级别需“简任官”以上——具备这样资格的人物都是老谋深算的家伙,不会有谁愿意在这时候抢风头接受记者的采访。于是记者们只好自己采访自己,中国记者问外国记者有什么感想,外国记者问中国记者是什么心情。有个美国人向蔡远飞打听:“这里有没有曰本记者?”看见伞兵摇脑袋,他就觉得十分失落:“遗憾遗憾,太遗憾了。”

过了一会,这小子又突发奇想,拉着中央社的记者提建议:“曰本战败了,经济肯定破产。你们可以把读卖报知社买过来,这样立刻就能获得一个亚洲最大的新闻社团”周围的人听了直笑,心想:“真是个傻老外。中国人自己的一摊子事情都没有搞清楚,哪里还有闲工夫去管曰本的报纸。”

记者们闲扯的时候,观礼嘉宾都已经入席了。在大厅西侧就座的除了汤恩伯、郑洞国、廖耀湘、牟廷芳、谷正纲、贺衷寒等中方高级官员,还有美军的麦克鲁中将、英军的海斯中将,以及法国和澳大利亚的什么官员。楼上的观礼台也挤满了来宾,两层楼加起来大约有三百人。

8点40分,岗村宁次等七名投降代表乘坐三辆黑色轿车来到大礼堂外。记者顿时激动起来,纷纷挤向大门口,举起照相机“噼里啪啦”地拍照。那几个鬼子军官倒也挺配合的,规规矩矩地站了几分钟,让记者们爽了个够,然后


状态提示:第六百八十七章 受降--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