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军事历史>高科技军阀>(一百四十八)海鲨故地祭忠魂

[m.2345xs.cc 2345小说网]【供精彩。

海鲨故地祭忠魂

“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又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蓝建枢望着远处的海面,深吸了一口海风,“咱们中华海军,还是有机会追上来的。”

“可如今内外皆干戈不息,国家没有安心发展的时间,”李和握了握拳头,说道,“君不见,广东如今又成了革命党人的天下了。”

作为中国海军的高级将领,对于广东的局势,蓝建枢和李和一直都是十分关注的。

“以前海军同情革命者甚多,如今他们受日本指使作乱的真面目已然被揭破,只怕未必再有人肯信他们那一套虚假宣传了。”蓝建枢冷笑了一声,说道,“日本当真是亡我之心不死啊!”

“只是可惜这新舰入役未久,我水兵尚需时日与之磨合,要不然,真想现在就开过去轰他娘的!”李和一拳砸在了舰桥的装甲板上,发出“砰”的声响,引来了几名军官异样的目光。

“是啊!不用多,哪怕再有二三艘这样的战舰,咱们现在就可以把广州夺回来!”蓝建枢说道。

“这马尾造船厂让杨瀚之弄得这么快就起来了。”李和望着远处的罗星塔和造船厂区巨大的烟囱冒出的浓烟,感叹道,“我真是想不出来,他是怎么做到的。”

“是啊!简直就是变戏法一样,当初福州船政局划归海军部管辖,因苦于经费无所措置,数年间仅靠变卖废铁旧机器度日,可到了他杨瀚之手里,几个月就大不一样了,当真是钱能通神。”蓝建枢苦笑了一声,说道,“就象他以前和咱们说的,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可他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啊!”

“他都说了,是海外的捐款,咱们又何必深究呢?”李和笑了笑,说道,“只要他能给咱们中华海军弄出更多更好的战舰,你我管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此时渐渐落山的太阳已经将天际染成了一片红se,看着太阳即将没入地平线之下,蓝建枢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若你杨瀚之就是为了咱们中国能有一支大海军,我没二话,一如继往的支持你到底!可要是你有别的目的,那就别怪我……”

这句话,蓝建枢到底没有说出口。

黄海,大鹿岛海面。

“我们已经驶进大东沟了,艇长。”

“我看看。”听了副艇长的话,已经升任中国海军“飞鱼9”号潜艇的肖永林少校压抑住内心的激动,接过了潜望镜,仔细地观察着海面。

大东沟!

从1894年9月17日那天起,当弥漫的硝烟伴随着隆隆的炮声从这片海域升起的时候,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海上血战,便成为全体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从那一天起,这片海域便牢牢的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目中。

从那一天起,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这片海域便成了中华民族百年的耻辱。

和英文中的“滑铁卢”以及俄语中的“对马”所带表的特殊意义一样,从那一天起,大东沟在中国人的字典之中,已经不再是一个地名。

此时的大东沟,海面的上空被大片翻卷的乌云所笼罩,仿佛又回到了那一年,那一天。

“上浮!”肖永林沉声下达了命令。

副艇长大声的重复着命令,艇员们立时开始忙碌起来,伴随着浪花涌动,“飞鱼9”号潜艇浮出了海面。

在乌云滚滚的海面上,“飞鱼9”号潜艇以10节的航速缓缓驶入了这片具有特殊意义的海域,肖永林和几名部下来到了指挥塔上,目光凝重的望着这片风平浪静的海面。

“电告基地司令部,我艇已驶入大东沟海域。”

压抑住内心的激动之情,肖永林沉声命令道。

作为中国海军最早的潜艇部队军官,曾经在曹妃甸海战当中驾驶袖珍潜艇击沉日舰立下赫赫战功的肖永林,从此迷上了潜艇这种新式武器。

从自己参加那次战果足以洗雪中国海军百年耻辱的水下进攻战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的一生,将和潜艇结下不解之缘。

那一仗,自己和三位战友驾驶着那艘小小的仿佛玩具一般的袖珍潜艇,便给予不可一世的日本战列舰以前所未有的重创。

而现在,他脚下的这艘“飞鱼”级潜艇,无论从xing能还是吨位和武器装备,都要比“织女梭”级袖珍潜艇强出不知多少倍。

“飞鱼”级潜艇是江南造船厂最新制造的潜艇,水面排水量为692吨,水下排水量为886吨,动力装置采用先进的柴油机电动机双动力,配备有从美国引进的新式柴油机和电动机,水面航速可达5节,水下航速为8.5节,在水面航速8节时续航力为8500海里,水下航速5节时为76海里5节,最大下潜深度为45米,武器装备为4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6枚鱼雷,配有一门75毫米甲板炮,甲板炮备弹300发。艇员计军官4名,士兵30名。

和令协约国谈艇se变的德国u型潜艇相比,中国的“飞鱼”级潜艇在xing能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中国海军来说,却无疑是跨越时代的产物。

而这级代表了中国目前造船工业最高技术水平的潜艇,其主要的设计来源,却是那个主管全国实业的年轻人。

而此时刚刚下了飞艇坐上汽车的杨朔铭,也接到了从上海吴淞口海军基地转来的“飞鱼”号潜艇驶入大东沟的电报。

在距离大东沟另一端的上海,杨朔铭将手中的电报紧紧的抓在了手中,坐


状态提示:(一百四十八)海鲨故地祭忠魂--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