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当时高丽水军作战的主力战船还是“板屋船”,这板屋船的吨位和火力配置都超过了倭军的“安宅船”,(当然为丰臣秀吉本人修建的体型庞大的“日本丸”号是个异类),再加上高丽水军长期训练培养成的较高的技战术水平,使得高丽水军能对倭国水军形成碾压之势,只不过高丽水军的高级将领并非个个都是李舜臣,反而多为元均、朴泓之辈,结果反倒是数量和质量都不占优势的倭国水军压了高丽水军一头,到战争后期,高丽水军几乎丧失了大半的战船,几次所谓的“大捷”也掩盖不了沦为大明水师配角的尴尬处境。当然,高丽水军失败的责任不在李舜臣,而是在昏庸的朝廷和无能的元均、朴泓等人身上。
几天前,庆尚道水军右使元均带着可怜巴巴的四条船来到丽水,全军震动,釜山陷落了,两路庆尚水军也全军覆没了,所有人都惶恐不安。然后全罗道巡察使李洸的命令到了,李洸要东进去增援釜山,让李舜臣水军也东进配合。李舜臣问使者,李洸知道釜山陷落和两路水军覆没的消息吗?使者听了倒大吃一惊,表示马上要回去将此重大军情汇报给李洸。
李舜臣知道李洸的懦弱脾性,估计李洸很有可能要跑回来,于是决定按兵不动,先把军心稳定下来再说。现在全罗道左路水军人心浮动,营中谣言四起,许多人都在准备跑路,甚至还有人建言李舜臣也赶紧凿船跑路,根本就不可能立即出兵。
李舜臣知道,高丽在陆上海上都兵败如山倒,自己的部下肯定也是心怀恐惧,此时不管是进兵还是退兵,都不是良策:轻易进兵,驱丧胆之兵攻乘胜之军,只能是自寻死路;后撤更是不妥,直接会让军队的胆气丧尽,那百分百是全军溃散的结果。唯有“不动如山”,首先稳住军心,而后才能行进退之举。他当即下令“勿令妄动,静重如山”,用刀斧手的大刀来稳住了军心。
元均急着将功折罪,强烈要求李舜臣即刻出兵,李舜臣却一句“勿令妄动”,把元均呛得厉害。其实李舜臣此时是想等全罗道右路水军李亿祺率军前来会师,两支全罗道水军会师,就会有五十艘主力的板屋战船,再加上其它中小型战船,则可组成一支拥有百多艘战船的舰队,足以挑战倭军了。李舜臣也不知道,倭军的水军主力其实并没有赶到高丽,来的全是渔船改装的运输船,他只是听元均说倭寇有四百多艘战船,自然不敢轻易去攻击倭军,后来五月初开始与倭寇接战,他都是选择小股单独的倭军运输船队下手,不敢靠近釜山,去碰触倭寇水军主力。
但要开战,就必须储备大量粮食火药等物质,还要大量民夫来建造和维修战船,光靠丽水军营现有的储备和人员,肯定无法支撑以后的战事,于是他找到丽水县衙,希望得到帮助。哪知县令根本就不鸟他,推三拖四,就一句话,钱粮不多,民夫也不多,还全被李洸抽调走了。
李舜臣与那县令闹了几回,没个结果,联系上李洸也要花费时间,他又等不起,于是就想先到邻近的庆尚道的泗川来看看,一来顺便哨探倭寇动向,二来他估计泗州不久也会被放弃,那他何不趁倭寇还没来,把泗州的粮食物质和民夫全弄走呢。但泗州的县令和丽水的县令一个模样,把李舜臣气得够呛,他干脆带兵霸占了县衙,逼县令要粮要人,哪曾想这泗川县令更绝,带了仓库钥匙躲起来了,他把县衙一干人弄来过堂,逼他们开仓,还有交出县令。这帮人就在大堂哭成一片,但就是没人出卖县令,他们都清楚,这李舜臣也就呆几天功夫,县令可是还有几年任期的,谁敢帮李舜臣。
李舜臣无可奈何,正想着是不是把水兵们全调上岸,满城搜索那个县令郑弘,再强逼他开仓放粮和发榜征调民夫,这时一个士兵跑来禀报他,城外来了一队怪模怪样装束的高丽士兵,说是从晋州过来的什么晋州保民军,指名要见他李舜臣。